網絡成癮又叫病理性網絡使用等,是隨電腦網絡的普及而出現的一種嶄新的心理疾病,20世紀90年代首先由美國心理學家Young報告並進行了係列研究,之後其他心理學家也開始關注這種異常行為。目前發現網絡成癮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為6%~14%,我們國家報告的發病率基本與此吻合。
網絡成癮屬於成癮行為的一種。其他人們熟悉的成癮行為包括藥物依賴成癮、賭博成癮等,這些成癮行為都對物質有一定的依賴性,但是網絡成癮則更傾向於是一種行為依賴成癮,因為成癮者依賴的是一個虛擬的空間。
由於網絡成癮的出現隻有不到20年的時間,且對這種行為的診斷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然使用其他的成癮模式解釋網絡成癮,如Coldberg使用藥物依賴模式解釋網絡成癮,Young使用病理賭博模式解釋網絡成癮,而且都根據這些模式提出了診斷的標準。我們國家也開始研究自己的診斷標準,有的標準還通過了國家的鑒定,這說明我們的研究者也開始對我們國家的成癮者進行個別化的研究。
網絡成癮一般分為五種類型,即網絡信息攝取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性成癮、計算機成癮(網絡遊戲成癮)和網絡強迫(通過網絡完成其他行為)。成癮行為一般形成於使用網絡的最初半年,成癮行為在各個文化層次、各種年齡階段都有出現,其中青少年居多。
一旦網絡成癮,這種行為將給人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首先,由於長時間上網,網絡使用造成成癮者身體素質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與網絡關聯的身體疾病,如信息疲勞綜合征、腕管綜合征等。其次,影響其心理社會功能,如網絡造成學習和工作的癱瘓,家庭、社會責任感的放棄,家庭婚姻的破裂,甚至產生犯罪等。網絡成癮是目前各國政府都在尋求解決的一個主要的行為問題。
我們國家經常報道因為網絡成癮導致的各種悲劇:有青少年因為沉迷網絡而去殺害家人的;有為了得到上網的費用而去搶劫的;有模仿網絡暴力遊戲在現實生活中實施暴力犯罪的;有癡迷網絡而自殺的;有為了阻止子女沉迷網絡而母親離家出走的,等等。正確對待青少年的網絡成癮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和其他成癮行為一樣,網絡成癮的治療難度很大,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將成癮者和網絡隔離仍然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不少地方出現了“走步學校”、“團體心理訓練”等治療模式,對網絡成癮進行嚐試性矯正,但這僅僅是新的嚐試,其效果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