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2月初開始,我在省委、省政協有關部門負責同誌的陪同下,先後到全省14個省轄市進行調研,看了二十幾個產業園區和80多家企業,考察了各市城市規劃建設情況,走訪了部分社區、農村和基層群眾,並同部分同誌進行了座談。同時,分別到14個市的政協機關看望政協的幹部職工,就在新時期如何進一步充分發揮政協的作用同大家廣泛交換了意見。總的感到,自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遼寧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發展勢頭強勁,社會和諧穩定,全省上下形成了心齊氣順、政通人和、積極向上、競相發展的良好氛圍。
一、主要感受
這次調研雖然是走馬觀花,但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所見所聞使我非常感奮,很受鼓舞和教育。其中感受比較深的有以下四點:
(一)我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我過去來過遼寧,對遼寧經濟發展的情況並不完全陌生。但這次看了還是感到耳目一新,很多方麵都超出了我的想像。
一是全省經濟實現了超常規發展。從實施振興戰略的2003年起到2008年,我省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2.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倍。特別是2007年、2008年,我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麵超過了我國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從各市看,此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15%的有10個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5%的有7個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的有6個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的有5個市。無論是從國際上看,還是從國內看,這個速度都是不低的。當前雖然遭遇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但我省仍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一季度很多市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達到甚至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二是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我這次一共看了二十幾戶大型企業,感到這些企業不僅規模大、實力強,而且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產品普遍實現了升級換代。特別是其中的國有企業,經過多年的改革和調整改造,機製得到轉變,活力、影響力、控製力明顯增強。如鞍鋼、本鋼、遼化、撫順石化、沈陽機床、渤海船舶重工等企業,不僅注重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產能的擴張,更注重市場開發、科技創新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有了大幅提升。一些民營企業也非常重視科技創新,通過技術引進、產品研發、循環經濟等手段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實現了企業的快速成長。
三是三大區域競相發展的格局已經拉開。我這次較全麵地考察了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和遼西北開發建設的情況,深深感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區域發展戰略是完全正確的。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起步早的園區已初具規模,一批重化工業項目和高科技、環保型企業紛紛在園區落戶,有的已經建成投產; 開發較晚的園區正在進行圍堰建設、海域回填和基礎設施建設,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麵。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以沈陽為中心成放射狀向周邊城市對接。在沈西工業走廊、沈北工業走廊、沈遼鞍營經濟帶和沈撫、沈本的連接帶上,建立了一批新興工業小區和產業開發區,有的已經形成較大規模。沈陽、鐵嶺市還在規劃建設新城,其他城市也注重完善城市功能。突破遼西北戰略全麵啟動,在省裏大力支持下,遼西北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特別值得提出的是,三大經濟區特別是沿海與腹地之間已經呈現出優勢互補、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這不僅大大提升了對外部投資的吸引力,也有力地推動全省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
四是重大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發展後勁明顯增強。我這次看了一些剛剛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工業、物流和基礎設施項目,感到我省重大項目建設不僅投資力度大,而且速度驚人,一些幾十億、上百億的項目往往一兩年時間就建成投產或投入使用。如大化2000萬噸煉油改造項目已經建成投產,鞍鋼營口鮁魚圈港500萬噸精品板材、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50萬噸QTA工程項目、鐵嶺專用車物流園區項目已基本建成,正在建設中的一批項目進展也非常快。投資力度的加大,預示著我省經濟發展的後勁在不斷增強。
(二)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調研過程中,我感到各地對民生問題都很重視,工作做得很紮實,群眾也比較滿意。
首先是“安居工程”取得顯著成效。來遼寧之前,我就了解到我省通過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的改造,使140多萬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這件事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反響。這次在當年棚戶區比較集中的幾個市調研時,進一步感到“棚改”帶給百姓的,不僅僅是居住條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狀態的變化和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當地的社區幹部向我介紹,“棚改”後要求辦低保的人少了,找活兒幹的多了;玩麻將、喝大酒的人少了,參與健身、娛樂的多了;家庭鄰裏打架的人少了,助人為樂的多了。一些長期在棚戶區居住、剛剛遷入新居的老退休工人更是喜上眉梢,打心眼裏感謝黨和政府為他們做了一件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二是就業工作做得非常紮實。我省去年累計實現實名製就業11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3.8%,首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就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前兩個月仍然實現實名製就業17.6萬人。對於我們遼寧這樣一個國有企業集中、下崗分流人員較多的省份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很了不起的。在調研中,我感到各市黨委和政府對就業工作十分重視,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好思路好辦法。本溪市年初就召開迎新春送崗位“溫暖冬季”大型用工洽談會暨“就業援助你我他、真情相助渡難關”就業援助周活動,全市共有110餘家用人單位參加了招聘,1700餘人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意向,400餘人登記報名參加技能培訓。撫順、營口、遼陽、朝陽、阜新等市的勞動保障部門主動上門,把崗位和技能送進社區、送進校園、送進村鎮,把就業扶持政策送進重點項目企業。同時,深入到用人單位調查用工情況,根據用工需求簽訂培訓訂單,為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免費定向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