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1 / 1)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是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各國公認的DRIs是前4項營養水平指標,2014年出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新增了後3項指標。

平均需要量

平均需要量(EAR),是根據個體需要量的研究資料製定的,其方法是根據某些指標判斷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50%個體需要量的攝入水平。這一攝入水平不能滿足群體中另外50%個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EAR是製定RNI的基礎。

推薦攝入量

推薦攝入量(RNI),是指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97%~98%)需要量的攝入水平。長期攝入RNI水平,可以滿足機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維持組織中有適當的營養素儲備和保持健康。與EAR相比,RNI在評價個體營養素攝入量方麵的用處有限,當某個體的營養素攝入量低於RNI時,並不一定表明該個體未達到適宜營養狀態。

適宜攝入量

適宜攝入量(AI)是基於對健康人群所進行的觀察或實驗研究,而得出的具有預防某種慢性病功能的攝入水平。它的數值一般大於EAR,也可能大於RNI。在缺乏肯定的資料作為EAR和RNI的基礎時,AI可作為營養素供給量目標。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係指在生命某一階段和性別人群,幾乎對所有個體健康都無任何副作用和危險的每日最高營養素攝入量。它的製定是基於最大無副作用劑量,再加上安全係數(人體試驗結果則無須安全係數),目的是為了限製膳食和來自強化食物及膳食補充劑的某一營養素的總攝入量,以防止該營養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宏量營養素可接受範圍(AMDR)

AMDR指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攝入範圍,該範圍可以提供人體對這些必需營養素的需要,並且有利於降低慢性病的發生危險,常用占能量攝入量的百分比表示。AMDR的顯著特點是具有上限和下限,如果一個個體的攝入量高於或低於推薦的範圍,可能引起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加,或導致必需營養素缺乏的可能性增加。

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PI—NCD,簡稱建議攝入量,PI)

膳食營養素攝入量過高或過低導致的慢性病一般涉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腦卒中、心肌梗死以及某些癌症。PI-NCD是以非傳染性慢性病(NCD)的一級預防為目標,提出的必需營養素的每日攝入量。當NCD易感人群某些營養素的攝入量接近或達到PI時,可以降低他們發生NCD的風險。

特定建議值(SPL)

近幾十年的研究證明營養素以外的某些膳食成分,其中多數屬於植物化學物,具有改善人體生理功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生物學作用。某些疾病易感人群膳食中這些成分的攝入量達到或接近這個SPL時,有利於維護人體健康。

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每日膳食推薦量

注:α-TE為α-生育酚當量,RNI為推薦攝入量,AI為適宜攝入量。

常量和微量元素每日膳食推薦量

注:RNI為推薦攝入量,AI為適宜攝入量。

常用食材營養成分表(每100克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