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說:我相信人最難做到的是始終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變幻無常。我們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漂流,受到河水的挾製,根據潮水的漲落,時而平靜,時而狂暴。
可是,身邊間歇性犯神經的"漂流朋友"也太多了!女生居多,男生也不少。戀愛期的男女居多,單身、已婚族也不少。
有的朋友還好些,提前告訴我"這幾天比較煩,不要理我啊";有的朋友索性就突然一臉冷漠,搞得我很內疚,拚命回憶哪裏做的不對,得罪了她,過一陣子,人家又開始對我好了--甚至是那種補償式的討好,我才釋然,原來不是我的錯!有的朋友平常很和善,可有幾天突然變得沾火就著,暴躁得很!有的朋友一陣子像個話癆,過一陣子又像個失語症者;還有的朋友經常"人間蒸發",哪哪找不著,經常"玩失蹤",一躲起來就是大半年。
連大名人也不能免俗。周立波曾宣布"間歇性鬱悶症發作,生人勿擾,熟人勿找"。
這個世界的神經還能正常點、再正常點嗎?
各種間歇症成為一種時尚標簽
豆瓣小組一向是年輕人的聚集地,以"間歇性"為主題的小組名目繁多,先摘取幾例:間歇性失落症小組:莫名的失落感,突如其來。間歇性心情不好群:數萬個神經病小孩兒,在此聚集。間歇性心理低潮症小組:可以毫無理由,可以原因充分,但不管怎樣,它總如約而至。間歇性低能兒小組:一般情況下很聰明,但不一般情況下智商暴跌至30以下。
間歇性失蹤小組:每隔一段時間,就想一個人窩著,不想見活人,不想說話,不想挪地方。
間歇性抓狂小分隊:抓狂也是一種文化。間歇性暴飲暴食小組:吃下去,再吃下去。間歇性神經病小組:每次瘋狂的時候都想要捏死那個讓我們發狂的人。間歇性愛好缺失者:本來是個什麼都愛的人,突然之間,什麼愛好都消失了。
間歇性討厭人小組:想逃離人群,拒絕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靠近。間歇性失語小組:任何人跟你說話,你都懶得回應,心裏想著一些或許是空白的東西。間歇性抽風小組:情緒多端毫無理由的崩潰,一次又一次。你有興趣加入嗎?
微博上的個性標簽更是多如牛毛,新浪微博用戶3億,自嘲為"間歇症"大約300萬!間歇性蠢貨、間歇性文藝女、間歇性犯二、間歇性發神經、間歇性憤青、間歇性整理控、間歇性工作狂、間歇性吃貨、間歇性冷漠、間歇性玩失蹤……每100個中國人裏就有一個間歇症。
每20個年輕人裏就有一個間歇症。你是嗎?你的朋友裏有嗎?
是自嘲,也是一種超然
間歇症和其他精神病不一樣,它哪裏算是病啊?與抑鬱症、拖延症相比簡直是小兒科,給實際生活也沒造成多大的麻煩,頂多讓關心你的朋友歎口氣,讓親人嘮叨嘮叨,這是對世界的和解,若真成了間歇性發作的精神病,那可不是買一本書的錢就能解決的了。
自己貼上"我間歇症犯了"的人,想把這個標簽當成永久不過期的"免道歉"特別令,潛台詞就是:我可提前告訴你了,別怨我;我已經開始躁動了,當有讓我不滿意的事出現時,我可要發神經了,有時理直氣壯,更多時候,是莫名其妙!
盡管間歇症總是讓人飽受折磨,但這類人內心敏感,觀察力強,頭腦比較聰明,擁有眾多優越的品性。換句話說,這是一群富有魅力的人!這類人的內心根本接受不了一成不變的庸常生活。這樣的人要適應世界,又要不斷改變世界,間歇性地與世界鬧鬧別扭再正常不過了。間歇是一種達觀的心態。偶然變一變,這樣的生活才是多彩的生活。間歇性變化多端的人,受暗示心理強,他挖掘潛能的空間也較大。一片雲,就能擾亂了他的心情。同時,他的創造力,也能編織起一片一片的美好的雲。粗糙的物體能讓人感覺到,而光滑卻總是一滑而過。生活中時不時出現的"多變"也是如此,不要將其理解為"刺頭"、"怪癖",而是要將其理解成"磨砂"--摸起來,手感尤其舒服,偶爾的壞心情總是要有的。這樣的人,往往也是創造奇跡的人,是追求極致生活的人,也是擁有詩意人格的人。
叫你對號入座
陳述了間歇症的種種表現,按照活躍的程度,把現象一一列出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呢?
間歇症列舉
1很懶,宅在家裏補覺,沒事幾乎不出門;2愛發呆,經常失落、經常心情不好;3擅長裝傻,其實心裏都明白,隻是不願意說出來;4與老友隻想念不聯係,偶爾玩失蹤;5.很情緒化,有時是話癆,有時一句話都不想說;6.雙重人格,間歇性理想主義,間歇性混日子;7.有自己的一套原則,我行我素;8有時糊塗,和別人吵架經常瞬間低能,反應慢半拍,事後才想到最有力的反擊;9特別敏感,脆弱,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擊中我;10.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人很冷漠,毫不掩飾,但也會突然看一個朋友不順眼;11.從事和媒體、文化相關的工作,在上學或剛畢業時間不長,對生活不滿又安於現狀;12.也是一名拖延症患者。以上,你哪些中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