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春,天氣溫和,萬物複蘇,正是一年最好的時節。
遙望寧安城,隻見到處都是新意盎然的景象,官道之上行人馬車不斷,喧鬧聲不止,一派熱鬧的景氣,你來我往,車水馬龍。道路兩旁商鋪鱗次櫛比,不斷的傳來叫賣吆喝之聲,路上行人大都錦衣華服,珠光寶氣,衣著不凡,看上去光鮮豔麗。
種種跡象都顯示出,這是一座繁盛的城池。
寧安城乃是大元王朝的都城,乃是帝都上城。
大元王朝位於中州浩土,領土縱橫數千萬裏,地大物博,鼎盛繁華,人口以千萬計,正是天下盛世。而今正是大元王朝定鼎中州一百年,王朝興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道興隆,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正是盛世之凱歌。
這一百年來,三代皇帝勵精圖治,整合朝綱,社稷傳到如今天子手上時,已然是天下大吉,繁榮興隆的大好盛世,盡管邊境時有戰事發生,但都城寧安城仍舊是長安太平的風貌。
寧安,寧安,誠如其名,這裏安寧祥和,盛世繁華,大部分百姓過著溫飽的生活,然而這世上卻沒有絕對,有好便有壞,有衣食溫飽,便會有貧窮饑餓,即便是一國之都,也難以幸免,盡管表麵上芳華無比,但背後卻不知隱藏了多少暗殤……
“天地古今一浮華,冷窗舊雨悲白發。他日縱意青雲上,年少誌滿不自誇。”
就在晨露未曦之時,雪羽書院破敗的房屋中便傳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聲音略顯尖細稚嫩,很明顯是未成年的孩子的聲音,在這清晨顯得格外嘹亮。
屋子裏,當首正站著一名少年,這少年眉目清秀,俊雅不凡,正值喜樂無憂之年,身著一襲青色衣衫,一隻手背負在身後,另一隻手裏拿著一本厚厚的詩書,做一副書生打扮,看上去頗為儒雅,但他的雙眼之中卻不似孩子一般明亮,取而代之的是略顯死氣沉沉的渾濁。
房間非常簡陋,徒有四壁,其中零落的散著幾張木桌木椅,端坐著數十個衣著破落的孩子,他們年歲大約在七到十歲之間,許多人灰頭土臉,小臉上抹著一層烏黑,然而他們的眼睛卻清澈明亮,如同明鏡一般,不帶任何汙垢。
這些孩子們圍坐在少年四周,三兩人抱做一團,共同分享一本詩書。
此時,陸辰正教孩子們讀到《百家詩集》中的一首頗為經典的詠誌詩,這本《百家詩經》乃是彙集了前朝諸代墨客詩人的詩文經典,雖然稱不上千古絕句,但也是堪稱經典,深受陸辰喜愛。
“陸先生,你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首詩的寓意麼?”忽然有孩子開口問道。
陸辰渾濁的眼睛驀地一亮,來了精神,目光一轉,望向那個提問的孩子。
這個孩子並不出眾,如同其餘的孩子一樣,都是貧民的子女,沒有錦衣玉食,沒有家財萬貫,但卻都有一顆執著而且單純的心。
這問題一經問出口,其餘孩子們便來了興趣,紛紛問道:“先生,這首詩究竟有何寓意?”
“好,既然你們這麼想知道,且聽我慢慢到來。”
見到孩子們如此好學求知,陸辰心裏頗感欣慰,他知道此時正是給孩子們灌注立誌思想的大好時機,孩子們思想單純,生活清貧,若是沒有大誌,日後成就艱難,唯有有大誌向的人,才更有可能有所成就。
“這首詩的意思是詩人半世浮沉,卻不得重用,無法大展宏圖,心中悲戚戚,但後來受到重用,立下汗馬功勞,寫下此詩,規勸後人不要在意一時的失落,未來總是有機遇的,但是要懷有一個大誌向,因為理想乃是人進步之根本,若沒了誌向,那一個人才算是真正的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