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我讀心術——給自己一個甜,你到底想要什麼(1)(1 / 3)

認識真正的你

“熟悉你自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也是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哲學命題。而關於這句名言,我國古代的老子在《道德經》裏也曾有過類似的說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是,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地認識周圍的事物,但要提到認識自己,我們卻總覺得像是霧裏看花。

對於女性來說,正確地認識自己,在眾多的生活角色中,才能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才能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這就需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雙明亮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把握住內心真正的願望。

或許,你很輕易就會給他人一個評價,而你是否試著對自己有一些認識?你對自己的評價是什麼?這個評價是客觀、真實的嗎?

“我是否了解自己?”“我對自己了解多少?”“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常這樣問自己,並努力去尋找最接近真實的答案。隻有客觀、全麵地了解了自己,才能找準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無謂的自卑對心靈的損害,才能避免盲目的自滿對生命的束縛,才能生活得更加自由。

記得以前我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大致是:

有個小女孩叫莉莉,在她的班上,有個看起來比她優秀的女同學總是與她作對。這個女同學叫亞亞,她總愛挑莉莉的毛病。日久天長,她把莉莉的缺點“總結”了一大串,並在同學中到處宣揚:莉莉長得像一隻胖貓,不是好學生,講話聲音太大,而且不愛聽老師的話,其實是個膽小鬼……莉莉聽到這些後,盡量克製著自己。最後她再也忍不住了,含著眼淚和憤怒去找父親。父親平靜地聽完莉莉的申訴後,溫和地問莉莉:“亞亞說的這些都是正確的嗎?”

“正確?我現在隻想知道怎樣反擊她,讓她也嚐嚐背後被人說的滋味!這與‘正確’有什麼關係?”莉莉有些著急了,她想的隻是如何反擊亞亞,以消除自己的心頭之恨。

父親平靜地對她說:“莉莉,難道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怎麼樣的不好嗎?現在,你已經知道了同學對你的意見,去把她所講的都寫出來,在正確的地方標上記號,而你覺得她說的不對的地方可以不必理會。”

莉莉遵照父親的話,將亞亞的意見列了出來,並對比自己的言行。她奇怪地發現,亞亞所“總結”的缺點,居然有一半是正確的。其中有一些缺點是她不能改變的,例如自己真的很胖,所以也並不在乎別人這樣說自己;另外一些缺點她都能改並願意立即改掉它們,比如她說話聲音真的很大,有時候吵到了午休的同學;有些“缺點”是她並不認可的,她並不認為自己膽小,不聽話。當莉莉發現自己真的存在這些缺點的時候,她感覺有些沮喪。

後來,在父親的引導下,莉莉又寫出了自己認為優秀的地方,比如她的算術成績總是班上第一,她尊重老師,等等。

在莉莉的生平中,她第一次對自己有了一個公正清晰的認識。

可以說,每個人的認知能力都是有限的,由於外界客觀複雜的因素常常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差。尤其對於女性來說,更容易受他人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評價自己,使得這些人整天為生活所累,為別人而活。想想看,這樣的日子是多麼痛苦!

比如,在你小的時候,由於體形不夠漂亮,別人取笑你,給你取綽號,就會讓你以為自己真的很差勁,從而陷入一種自卑的情緒中;在大學的時候,你成績本來很優秀,但走入社會時卻沒有及時找到工作,每每麵試碰壁,就認為自己很沒用,越來越不自信;戀愛的時候,周圍追捧你的白馬王子們絡繹不絕,這就讓你變得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當真愛來臨,你很可能因為自己的驕傲而失去一段愛情,等等。這些都源於自己沒有真正地認識和判斷自己。

隻有我們客觀地認識自己以後,我們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同時,也正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後,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才能做到取人之長,避己之短。

努力認識自己,實際上是讓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怎樣才能認識自己,是一件非常令人“傷腦筋”的事。不光要認清自己的內在素質,還要了解外在因素。

比如時常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有什麼樣的性格,我有什麼天賦,我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等等。通過不斷的自問,來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發展潛力。

如果你能認識自己的長處,並善用它,則可以為你的人生增值;倘若認識不到自己的短處,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去競爭,那麼你的人生則會貶值。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就是依靠經常的自我反省和思考來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變化。我們隻有不受外界環境左右,才能真正做到客觀正確地反省自己。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別人的意見不能聽,隻是我們在聽取他人的意見的時候,一定要加以自己的分析。如果總是盲目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又怎麼能達到反省自己、認識自己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