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教女兒打扮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風學舌(1 / 1)

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裏,每一個人的生活與個性應當是富有格調的。我們應當鼓勵女兒設計自己,從外表到內心,建立自我感覺,這也是自信的一部分。看到女兒在鏡子前消磨時間,為衣服用心,且不要著急。

問題不在於女兒穿的如何,而是她為何這樣選擇。女孩子們總是問她們的母親,她們長得怎麼樣?她們可能會有怪異的服飾愛好,而這種愛好每天都在變。每天,她都想做不同的人。做母親可能想告訴她,她的裝飾過多,化妝太濃,如果她是為設計自己這樣做的,不要掃她的興,因為她是在嚐試不同的形象,而非純粹取悅他人。應當盡量使自己的反應平淡一些,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精神方麵。例如可以對她講:“今天天氣這樣好,穿些鮮豔的衣服,人會覺得很精神。”

在女兒對美的探索過程中,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引導,必要時還應予以“幹涉”,製定適當的“規矩”。

克麗亞今年16歲,剛剛升入高中。她一向快樂、質樸,不在意自己的服飾與外表,對學習和學校裏的活動很投入。但自從升入高中,父親察覺了她的一些變化。克麗亞開始對自己的外表常常表示不滿,總是要買些新衣服,有些甚至很性感。一天她忽然對母親說她要將金黃的頭發染成棕紅色,於是母親和她做了一次長談,打消了她的那些想法。

克麗亞在這個家庭生長了16年,當然深受父母的影響與熏陶。朋友們的怪異打扮有時也讓她不舒服,但迫於集體的壓力,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在堅持對的立場,而且害怕不合群,引人非議,不覺要開始模仿起來。媽媽的話給她動搖的立場以很有力的支持,使她安下心來,起碼在這件事上不被別人拖著走。

父母應當敢於堅持自己認為應當堅持的原則。當看到女兒正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時,站出來指出這種行為的不恰當之處是必要的,尊重女兒並不等於任其發展,應當有適當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