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情緒的訓練方法
情緒是一個人人都有著切身體驗且天天都會遇到的詞。情緒是體驗,又是反應;是衝動,又是行為。情緒由情緒體驗、情緒表現和情緒生理三種因素結合而成。
情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即可以成為人們行為的動力,也可以成為人們行為的阻力。達爾文在一百多年前從種族進化上就已經看到了情緒對有機體生存的適應價值。情緒還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績效和生活質量。情緒控製能力的高低,也是區分優秀運動員與一般運動員的一個重要標誌。教練員通常說的訓練型運動員和比賽型運動員,主要的區別也正在於比賽中情緒的適應性和控製性。
調節情緒可以從三個方麵入手,即生理調節、認知調節和環境調節。一般來說,通過調節運動員的認識來調節和控製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解決訓練和比賽中的難題,其效果往往比較好,作用也比較持久,同時,也容易產生遷移效果。
放鬆訓練是以一定的暗示語集中注意,調節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鬆,從而調節中樞神經係統興奮性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美國芝加哥生理學家雅克布森(Jacobson,1938)首創的漸進性放鬆方法、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舒爾茲提出的自生放鬆方法和中國傳統的以深呼吸和意守丹田為特點的鬆靜氣功等三種放鬆方法。各種放鬆練習方法的共同點是:注意高度集中於自我暗示語或他人暗示語、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鬆。
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驗,心理緊張時,骨骼肌也不由自主地緊張,如肌肉發抖僵硬,說話哆嗦,全身有發冷的感覺等,而當心理放鬆時,骨骼肌也自然放鬆。由此看出,大腦與骨骼肌具有雙向聯係,即信號不僅從大腦傳至肌肉,也從肌肉傳往大腦,從運動器官向大腦傳遞的神經衝動,不僅向大腦報告身體情況,而且也是引起大腦興奮的刺激。因此,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往大腦傳遞的衝動就多,大腦就更興奮,準備活動就能起這種作用。反之肌肉越放鬆,向大腦傳遞的衝動就減少,大腦的興奮性就降低,心理上便感到不那麼緊張了。
放鬆練習後,大腦呈現一種特殊的鬆靜狀態。這種狀態有別於日常的清醒狀態、做夢狀態或無夢睡眠狀態,我們可以通俗地稱它為半醒的意識狀態。此時,人的受暗示性極強,對言語及其相應形象特別敏感,容易產生符合言語暗示內容的行為意向。總的來說,放鬆練習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降低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
第二,降低由情緒緊張而產生的過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適當休息並加速疲勞的恢複;
第三,為進行其它心理技能訓練打下基礎。
全身各部位肌肉放鬆、中樞神經係統處於適宜的興奮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許多心理調整練習的基礎。這種放鬆狀態是放鬆訓練主要的和直接的目的。
一、自生放鬆法
目的
通過肌肉放鬆達到精神鬆弛。
方法
1.預備姿勢
舒適地坐在一張椅子上,胳膊和手放在椅子的扶手或自已的腿上,雙腿和腳取舒適的姿勢,腳尖略向外,閉上雙眼;或者仰麵躺下,頭舒服地靠在枕上,兩臂微微彎曲,手心向下放在身體兩旁,兩腿放鬆,稍分開,腳尖略朝外,閉上雙眼。
2.自生放鬆練習
自生放鬆練習要在他人指導語或自我指導語的暗示下緩慢地進行,常用的指導語如下:
1)平靜而緩慢地呼吸,我的呼吸很慢、很深。
2)我感到很安靜。
3)我感到很放鬆。
4)我的雙腳感到沉重和放鬆。
5)我的踝關節感到了沉重和放鬆,我的膝關節感到了沉重和放鬆,我的雙腳、踝關節、膝關節、臀部全部感到了沉重和放鬆。
6)我的腹部、我的身體的中間部分感到了沉重和放鬆。
7)我的雙手感到了沉重和放鬆,我的手臂感到沉重和放鬆,我的雙肩感到沉重和放鬆,我的雙手、手臂、雙肩全部感到沉重和放鬆。
8)我的脖子感到沉重和放鬆,我的下巴感到沉重和放鬆,我的額部感到沉重和放鬆,我的脖子、下巴和額部全部感到沉重和放鬆。
9)我整個身體都感到安靜、沉重、舒適、放鬆。
10)我的呼吸越來越深,越來越慢。
11)我感到很放鬆。
12)我的雙臂和雙手是沉重和溫暖的。
13)我感到十分安靜。
14)我的全身是放鬆的,我的雙手是溫暖的,放鬆的。
15)輕鬆的暖流流進了我的雙手,我的雙手是溫暖的,沉重的。
16)輕鬆的暖流流進了我的雙臂,我的雙臂是溫暖的,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