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記得:每個人都有同情心,它是人類天性中的一部分,是人性善良的根基。隻看你如何以真誠輕柔的觸角去觸動它的薄弱點,從而以點帶麵,借助情感的係統連帶作用,再難辦的事情也能辦得成。
利用從眾心理,故意製造群龍之首
這樣的事情你是否遇到過:
4個人一起去吃午飯,你看著菜單,小聲嘟囔著:“今天吃什麼呢?來一份炸醬麵吧!”這時同伴中的一個人說:“我要一份牛肉麵。”接下來其他2個人也都附合說:“那就吃牛肉麵吧!挺香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也會說:“那我也和你們一樣吧。”
這種“隨大流”的現象,恐怕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吧。人們都知道“我行我素”這句成語,而在現實中,卻很難做到這麼“瀟灑”。
在現實中,人們往往不是自己喜歡怎樣便怎樣,在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在大多數時候,人們要看多數人是怎樣做的,自己才怎樣做。
我們在一個沒寫明男女的公共廁所前,會觀察一下別人是怎樣做的:如果男人們都進左邊的門,女人們進右邊的門,你也會這樣做。
有人在商店門口看見“長龍”,不由分說便排到了隊尾,然後才問:“這裏賣什麼的?”有人在馬路上看見圍著一圈人,不管自己有事沒事也要擠過去看一看。
在心理學上,個人的觀念和行為受群體的引導或壓力,從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叫做“從眾”。
從眾心理是指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作出判斷、形成印象的心理變化過程。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說,就是“隨大流”。
心理學家阿什的一個實驗證明:阿什事先安排了6個大學生,讓他們一致把兩條不等長的線段A、x硬說成是等長的,去影響1個真正的被試者。結果被試者放棄了自己本來的正確答案,而認同了這6個人的觀點。
生活中順應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所謂“入鄉隨俗”,以及在吃喝、穿戴、娛樂上趕時髦,追新潮等等,都是從眾的表現。
有的人懂得巧妙地利用從眾心理。美國某餐廳有兩位服務小姐,一位叫梅莉,一位叫珍妮。她們為了引發客人支付小費,都各自在收取小費的盤子裏先放了一枚銀幣。不過,梅莉放的是10分的,珍妮放的是25分的。結果,兩個小時以後,梅莉收到的小費,都是10分的銀幣,而珍妮收到的卻都是25分的。這是因為客人支付小費,大多拿不準以多少為宜,那麼就會以別人的做法為自己的標準。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人們的這種從眾心理,故意製造群龍之首。讓他人重視你,關注你,接納你的觀點和主張,亦步亦趨地跟隨“龍首”的腳步,邁向合乎你心意的終點。
如果你想舉行一場座談會,但你深知大家是很難吐露自己的真實心聲的,出現大冷場該怎麼辦呢?這時,你可以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預先和其中的幾個人通氣,讓他們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問題或議題,安排他們在會場見機行事,積極提問、發言,從而製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帶動其他人參與其中,提問、討論、發言、辯議。隻要氣氛在相當程度上具有渲染力,那些眾多原來不打算發言或不愛發言或沒有發言習慣的人,也會躍躍欲試,參與進來。
如果你自主創業,打算開家小店(或網店),為了提高名譽度、信用率,抓住人們的眼球,吸引人來逛逛 、購買。那你最好在開張之時,就邀請你的姑表姨表堂兄弟姐妹、小學中學大學各路同學老師或者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各色朋友,圍在店門店裏,進進出出,挑挑看看,貌似進行消費活動。如果是網店,可以讓他(她)們進行購買,發表好的評語,增加星星或鑽石(提高知名度),實則他(她)們是打折購買甚至是免費消費。但是這樣,你就可以招引更多的旁人、觀看客來照顧你的生意了。
如果你想要推行你的方案或計劃,但是你知道你將麵臨的阻力會是多麼的大,很可能大多數人會用無言的沉默來讓你無法進行下去。此時,你不妨私下找幾個相關人員交流意見,讓他們明白你的企圖和意向,以便在正式提出並討論你的方案時,能夠順利通過。
利用人們的這一從眾心理,你可以得心應手地銷售你自己的觀點、主張、或者商品,讓他人讚同你、接受你。
激發他的同情心,觸動心靈薄弱點
當林肯總統還是一名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時候,碰到了這樣一個案子。
一位老婦人向林肯律師哭訴她的不幸遭遇。原來,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獨立戰爭中為國捐軀,她靠撫恤金維持生活。前不久,撫恤金出納員勒索她,要她交一筆手續費才可領取撫恤金,而這筆手續費是撫恤金的一半。
林肯聽後十分氣憤,決定免費為老婦人訴訟。
由於出納員是口頭勒索的,沒有留下任何憑據,因而這位出納員指責原告無中生有,形勢對林肯極為不利。
但是林肯在法庭上十分沉著、堅定,他眼含著淚花,回顧了英帝國主義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愛國誌士如何奮起反抗,如何忍饑挨餓地在冰雪中戰鬥,為了美國的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