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聚母校,青春宛若(1 / 2)

——在畢業20周年聚會上的發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下午好!

走進華師,走進這塊多情的土地,我們不能不被她的美所吸引。每一棟房屋,每一棵樹木,每一朵鮮花,每一株小草,每一片場地,每一個人……都會勾起我們美好的回憶,甚至會觸動心靈深處最軟的地方,讓我們亦悲亦喜。

今天我們選擇了中國傳統吉祥的日子——8月8日舉行畢業20周年聚會,在人傑地靈的桂子山,南湖邊共敘師生之情、同學之愛。

“愛在華師”——不同的人、不同的年代對她的理解是不同的,就拿我來說吧。讀書時是愛在華師,我的理解膚淺、片麵而不完整,那時的愛單純而熱烈,自私而憂怨;現在是我愛華師,愛她的自然和深沉,愛她的忠誠和博雅,愛她的樸實和剛毅,愛她的秀美和厚重,愛她的苦難和輝煌。翻開華師的曆史,那些不為人知的人物既會讓我們肅然起敬,又會讓我們自信滿懷,如:國學大師錢基博,哲學大師熊十力,“中國圖書館教育之父”沈祖榮。在華師伍過教、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李大釗、馮友蘭等曾來華師講學,惲代英、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革命家曾來華師為一步步發展添磚加瓦,還有健在的曆史學家、我們讀書時的校長章開沅先生,還有被譽為“桂子山楷模,大別山師魂”的汪金權學長。成長於斯,每一個華師人都傳承著她的文化和精神,同時也在賦予華師新的文化和內涵。

穿過時光的隧道,回到24年前的今天,我們手捧華師的入學通知書時的欣喜萬分,帶著夢想和希望來到了桂子山,來到了南湖邊,從那時起就注定了我們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注定了我在一起共同澆鑄的1460個日子會融入我們永恒的記憶,我們很珍惜大學四年,畢業20年來與老師、同學建立起的友誼和信任,能和大家在一起學習生活、組織活動是一種幸福的事情,這種機會一生中有一次就足以讓人刻骨銘心。華師給予我們有太多的記憶、有太多的感情、有太多的收獲、有太多的感動……我們看過波光瀲灩的南湖,攀過桂子山上的枇杷樹,裹著軍大衣看過露天電影,跳過瘋狂迪斯科,種下了體育係門口的那片小樹林,還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華師的美不僅在於古老的建築和參天大樹,更在於師德的風範和學生的成長,老師對我們的影響至今無時不在。

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坐在教室,坐在老師的身邊,重溫20年前的那種感受,愈發覺得智者與我們的距離不那麼遙遠,不再是仰望他的身軀,而是沿著他的足跡向後看的時候,我們能了解到的是他卓越中的平凡與樸實。盡管我們無法吸收老師當年教給我們的知識技能,但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體驗並學會生存和發展。老師對教育的熱情和奉獻,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工作的藝術在於持久的熱情和努力。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和老師在一起的機會,多多感受站在老師堅實腳印的“旁邊”那種踏實、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