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畫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入其俗,從其俗。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三畫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凡物無成與毀,複通為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四畫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
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
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
五畫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
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大人合並而為公。
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死生非遠也,理不可。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
六畫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
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誌也。
七畫
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八畫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九畫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
十畫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十二畫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