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謊言並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微反應可以處於更積極的應用層次上,比如說滿足人際交往的需求。但謊言依舊是微反應的一個重要講點,不僅僅因為微反應是謊言的有效線索,更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謊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人就總會說謊。在本節的內容中,我們將謊言的反應形式大致分為幾類。
謊言特征一——內容空洞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智慧的萌芽,謊言也開始悄然滋長。謊言並非完全貶義,一部分善意的謊言可以使人類獲得更多的價值、避免人為的災難,但同時也存在著惡意的謊言,打亂了他人的生活,騙取了不義的財富,造成了世界上種種的不和諧。生活中,喜歡甚至擅長說謊的“大話王們”不在少數,前麵幾章的內容不乏測謊動作的介紹,但事實表明,人們在交往時往往過於傾向從肢體表情判斷他人所言真假,反而容易忽視對語言的直接觀察,同時說謊者也往往傾向於將精力集中在表情動作的偽裝上,很容易在言語中“露餡”。本節將介紹的正是如何通過觀察語言粉碎謊言的假麵具。
有句老話說得好“說了一個謊,就需要再說一千個謊去圓它”。謊言一旦開始,便會為了不被揭穿而變得無休無止,但是人腦畢竟不是電腦,有限的邏輯能力和短時的記憶力總會讓說謊者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差錯”,因而很少會有說謊者故意編織太多冗長複雜的細節,這樣會為自己以後的圓謊增加難度,於是謊言內容空洞的現象便經常出現。
案例:釣魚還是打麻將
小明周末去找朋友打了一下午麻將。回到家中遇到妻子盤問,他決定以釣魚為借口,那麼他多會說:“我和朋友去釣了一下午的魚,可惜沒有收獲。”
出於不給自己找麻煩的心理,小明不可能說:“我和小張、小李、小王一起去釣魚。小張先釣到一條1斤重的大鯉魚;小李也釣到1條,好像是草魚,但是提鉤的時候還是讓那大家夥逃脫了;小王和我一樣沒有釣到魚,可是他抓了好多龍蝦;我們在漁場租了漁具,花了20塊錢,但是玩得很開心。”
分析:
盡管後麵的答案顯得更加充實並且有真實感,但無疑會為自己種下一顆隱形的不定時炸彈。首先得提防妻子去小張家做客時,突然問起上次那條鯉魚的味道如何,或是去小李家時為那隻逃脫的草魚感歎一番;其次當幾天後妻子問起漁場的消費情況,多說上三五塊錢便使謊言不攻自破了。同時,太詳細的敘述更容易引起妻子對細節的詢問,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編劇,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出一個邏輯縝密的答案,還是頗具挑戰性的。
由此可知,當對方對我們敘述了一件籠統而空洞的事情,卻又不願多加解釋時,便要懷疑它的真實度了,除非此時涉及隱私。同理,如果對方為我們敘述了一個細節豐富的故事也未必一定是真話,如果真有心辨識真假,記住一個細節,隔上幾天,再詢問一次,想必一切就可見分曉了。如果不願意等上那麼久,另一種識別方法也是十分受用的:隻要請對方把事情從某個節點開始倒敘一次,謊言大多也會現形,因為幾乎沒有一個人會為一次說謊做逆向的“備課”。
謊言特征二——否定句式
這世上,說謊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是說了謊又能保證自己“胸中坦蕩蕩”的人可謂是寥寥無幾。簡單地說,說了謊的人會“心中有鬼”,他們在欺騙別人之前,最先要做的其實是欺騙自己,讓自己在心中堅持自己編造的“真相”,才能夠保證謊言聽起來更加真實。
敘述同樣一件事情,對沒有說謊的人而言是心安理得的,但對說謊者而言,他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扭曲所敘述的內容。在這樣的情境中,“否定陳述”出現的頻率將會大大增加。
例如在一次考試中,已經查出一位考生存在作弊行為但並未指出。將其與另一名沒有作弊的學生一同詢問,並告知作弊需要接受很大的處分,此時為了自保,作弊者多半會說出假話。因而問及考試中是否誠信作答時,未作弊的學生大多會回答“是的”或“我誠信作答了”,而作弊者往往會說“我沒有做不誠信的事情!”他們會在不經意間用否定句的形式代替完全可以肯定表述的答案,我們可以理解為,那個“否定”是針對他們內心“真相”的封殺,因為他們明明知道事實,卻必須逼迫自己說出與之相悖的話,首先要對自己說“不”。
在相關的詢問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即使答案表明了相同的意思,真話也大多顯得簡單明了甚至語氣輕鬆,假話卻容易變得語氣強烈,贅述不斷,同時增加了不少強調詞,如“當然”“一定”“總是”“毫無疑問”等。理由很簡單,說謊者需要這些強硬的語氣詞來彌補自己的心虛。因而經常在兩個連續的問題中,由於回答有真假,我們可以聽到被試完全不同情緒及表達方式的回答。
案例:絕對沒有
在電影《霸王別姬》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中年的段小樓因曾對攻進城的八路軍隨口說了一句“他們就是天王老子我也照打不誤”而在文革時遭到了批鬥,當別人問起他是否說過反動言論時,他接連說了一串“沒有!絕對沒有!肯定沒有!我以人格擔保,這是絕對沒有的事情!”當最終被人指證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時,他不再掙紮,低頭認罪。
分析:
段小樓那一串贅述而強烈的否定,與我們所介紹的規律不謀而合。
這樣的例子不止在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在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家教,負責教一個頑皮且有些懶惰的孩子,每次問起作業是否獨立完成、有沒有抄襲的時候,他的答案總是“怎麼可能呢!當然沒有啊!我從來不做這種事!”雲雲。而當單純地問他作業有沒有做好時,答案則變得很坦然,通常是“做好了”或者“嗯”之類簡短的答案。對比之下,謊言也就清晰現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