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找到正確的起點——認識你自己(1)(1 / 3)

古希臘文明留給世界的傑作中,有一座阿波羅神廟,如今它恢弘的廢墟坐落在伯羅奔尼撒寂寥偏僻的群山中,雖然隻剩下殘跡,但人類智慧的光芒卻始終沒有拋棄它。在阿波羅神廟已經殘破的門柱上,銘刻著一句至今仍被奉作真理的句子:“認識你自己。”就在同一時期,中國的老子寫下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別人是機智,認識自己是高明)的名言。兩千多年前,東方和西方最智慧的人們都將“認識自己”作為箴言送給人類,而如今,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是相當遙遠。

伯特倫·福勒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他在1948年做了一係列著名而有趣的實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總是願意去相信關於自己的一些假相,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就總能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證據而忽略或過濾掉相反的證據。

福勒把他的這一發現稱為“巴納姆效應”,獲得這一殊榮的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馬戲團主,他曾宣稱:在他的表演中,每一分鍾,都有人上當受騙。我們就是這樣,在外界和自己內心營造出的層層假相中迷失了自己,落入“巴納姆”的圈套。

巴納姆效應告訴我們,準確認識自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卻是我們清醒麵對自己、找到人生方向,並為之努力的關鍵一步。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一個正確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認識和正視自己。我是怎樣一個人?我現在的處境怎樣?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要為此做出哪些努力?我如何才能達到目標?要回答這些問題,都必須從認識自己開始,它是一條成功之路的起點。

喚醒潛能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每個人的身體裏都潛藏著一股驚人的力量,它是你的天賦異稟,使你在某一方麵有著超越於別人的能力。但問題是,它總是潛藏著,使它出現的契機也許來得早,那是你的幸運;也許來得很晚,這時你需要的是有不放棄它的智慧和勇氣。對於一件正確的事,心裏想做什麼就去做的力量一旦爆發出來,就會成就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選擇你喜歡的

2001年3月到6月,美國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為一位已故的女畫家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畫展展出了她87幅最重要的作品,展品來自幾個國家的公共和私人收藏。這些畫在美國的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參觀者。

畫這些畫的人被人們稱作“摩西奶奶”,她是20世紀聞名全球的風俗畫畫家,其知名程度令與她同時代的其他畫家望塵莫及,美國紐約州在她100歲生日這天將她的生日定為“摩西奶奶日”……這是一個傑出藝術家,然而在77歲拿起畫筆之前,她都還隻是偏僻鄉村裏的一名普通農婦。

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從77歲開始作畫;80多歲時,她已開過個人畫展,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受到追捧,贏得了許多的藝術獎項;甚至在100歲以後,她還畫出了6幅新作品。

摩西奶奶在大多數人已頤養天年的年紀爆發出的驚人藝術天分讓與她同時代的諸多藝術家自歎不如,雖然他們的年紀都還不到她的一半。學者們將這種令人驚歎又令人欣喜的現象稱為“摩西奶奶效應”。

“任何人都可以作畫”,這是摩西奶奶的名言,作為77歲之前還隻是個農婦的畫家,這句話由她說出來恰如其分。摩西是一個貧苦農夫家庭十個孩子中的一個,結婚之後她自己也生育了十個子女,她幾乎終身在農場上勞作、養育兒女。然而日複一日的煩瑣勞作卻並未泯滅藝術的心靈,鄉村中那些平凡風景與勞作場麵,都成了她日後繪畫時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

76歲時,由於患上了關節炎,不能再勞作,她拿起畫筆開始繪畫。80歲時她開辦了個人畫展,引起轟動,成為美國著名的,也是最多產的畫家之一。

摩西奶奶的畫讓很多人相信,不僅“任何人都能作畫”,還有“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她於耄耋之年開發出的潛能力,不斷提醒她之後的人們要重新認識自己的才能,以及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

摩西奶奶的故事觸動了一些人重新認識自己的神經。1960年,一個自稱春水上行的日本人給已100歲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講述他所遇到的問題,並尋求建議。這個叫作春水上行的人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卻不知道該不該放棄外科醫生這份穩定而受人尊敬的工作。他說他已經30歲了,在他看來在這個年紀放棄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去追逐夢想無疑風險太大。但在已經100歲還在作畫的摩西奶奶看來,30歲的年紀做什麼都不存在問題。她的回信是一張明信片,上麵畫了一座穀倉,並寫有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也許你很想知道這個叫春水上行的年輕人是否聽勸了,是的,他聽了。他就是後來在世界文壇都享有盛譽的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他著有130多部作品,被譽為日本的“情愛文學大師”,作為中國的讀者,你可能知道他那本著名的《失樂園》。他非凡的天賦和創造力為他贏得了無數榮譽,而當年,他也曾對自己能否成為作家心存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