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危機是當人們麵對重要生活目標的阻礙時產生的一種狀態。這裏的阻礙,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常規的解決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說到危機,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常見了,從大的方麵來說,近幾十年來,從我國的唐山大地震到印度洋海嘯;從讓恐怖氣氛籠罩全球的SARS到使恐慌一浪高過一浪的禽流感;從“9·11事件”到英國倫敦的連環爆炸;從2008年中國“5·12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墨西哥爆發的全球甲型流感事件和2010的海地大地震,這一件件,一樁樁,似乎都是人力不可抵擋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並有可能進一步產生心理疾患。

而從小的方麵來說,我們生活中也處處充滿著危機。就農村來說,經常報道的礦難事故的受害者大都是農民工,而諸多農村自殺現象,以及近來新出現的大規模的突發群體性事件,農民工的旅途精神疾病,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的“留守兒童”問題等等,都充斥著農民工的生活,更不用說親人去世、生理疾患、天災、家庭矛盾、賭博和酒精成癮等帶來的危機了。但就是這些常見的危機,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逃避不了,必須麵對。

然而,現今我們的農村,雖然危機到處存在,但是還沒有一套係統的危機幹預體製。當危機發生時,絕大部分農民並沒有有效的方法途徑來麵對危機,來化解危機,嚴重影響了當前的生活。比如說村裏某家兒子在礦難事故中喪生,留下兩老和一妻一小。麵對這樣殘酷的事實,風燭殘年的父母將如何麵對老年喪子的悲痛?英年喪夫的妻子將如何麵對獨自撫養小孩的責任?而對剛剛入學的小孩來說,又將怎樣度過沒有父愛的童年?當這一切發生後,也許鄰裏街坊、親戚朋友會給予必要的安慰,但就這樣一群熱心而業餘的危機幹預人員來說,簡簡單單一句“節哀順變,忘記悲痛,好好活下去”真能讓身處悲痛的人們忘記哀傷而達到好好活下去的目的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的,這也就是筆者為什麼要編寫這本危機幹預手冊的原因了。

本書以農村中常見危機的幹預處理為主要內容,介紹了危機幹預的一般方法,即“六步法”,同時也介紹了7種危機的具體幹預方法。從第一篇開始分別是:喪親危機、家庭暴力危機、成癮危機、重大創傷危機、突發群體性事件危機、旅途精神疾病危機、自殺危機。每一篇的基本結構都是案例分析與相關危機的幹預處理相結合,其中還有一些小貼士,作為補充說明,最後就是每篇的小結。小結對這一篇的主要內容作了回顧,並對讀者提出了一些閱讀要求。這就是整本書的內容和結構。

當然,作為心理危機幹預手冊,要求要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能讓讀者清楚明白地領會所傳達的意思,所以本書語言力圖通俗易懂,內容安排力圖貼近生活實踐,盡量使讀者能夠看得懂,並能學有所用,借鑒書中所提供的危機處理方法,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危機,提高生活質量。

雖然危機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存在,但能有效處理,會有更好的前景。本書所提到的“六步法”就是處理危機的一個具體運用。“六步法”已廣泛被專業谘詢工作者和一般民眾所采納,用於幫助許多經曆危機事件的求助者,使他們更好地恢複。所以本書對廣大農民來說應該是一本指導性很強的操作手冊,而對危機幹預專業工作者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手邊書。

構建和諧社會,沒有農村的和諧就沒有全社會的和諧;而要構建和諧農村,就不得不麵對農村中常見的危機現象。希望本書的編寫能給和諧農村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熱心幫助,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的輔助資料,在此十分感謝;同時也借鑒了許多國內外的資料,在此一並感謝。由於時間和水平有限,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作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