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掃描80年代後女孩(1)(1 / 3)

女孩們像美麗的花兒一樣,開在新世紀、新時代,她們身上充滿了濃鬱的時代氣息,她們時尚、潮流、美麗、善良;她們是新新的、優秀的。可世上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美麗的女孩也一樣。

1.我是“壞女孩”我怕誰

她們是新時代的女孩,本應溫柔、端莊,可她們卻稱自己為“壞女孩”,她們個性張揚、追求自我解放、她們喜歡“妹”力四射、喜歡說隻有她們才敢說的話……

(1)“拉尼娜”現象

2002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在一個月內下降了7—8℃,使海表溫度的正常氣候值降低2—3℃,出現了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異常氣候——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叛逆一生的、“壞一點”的女孩子拉尼娜在西班牙語裏為“聖女”之意,她們本來是一群可愛的小天使,可是到達地球表層就變壞了,變成了“墮落天使”,令氣候反複無常。拉尼娜現象是產生“壞女孩”的一種有趣的物理氣候,所以,美國人便把叛逆一點的、“壞一點”的女孩子形象地稱之為“拉尼娜”。

香港有一個深受“壞女孩”喜歡的時裝品牌,名字就叫“墮落天使”。

當然,在拉尼娜現象的背後,應當還有更深刻的社會背景。

美國多所大學聯合開展一項《女孩報道》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美國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行為規範及道德觀念離女孩的傳統定義越來越遠。主持該項調查的萊恩·菲利普指出:“她們變得像男孩子一樣,更加大膽、開放和勇敢。”

而與此同時,我們還不難發現:現在的男孩子卻變得像女孩子一樣“恰似你的溫柔”,他們抹著雅詩蘭黛防曬霜、塗著露華濃潤唇膏、穿著富有彈性的緊身T恤,眨著有那麼一點醜,有那麼一點怪,還有那麼一點壞。妖裏妖氣的雙眼皮、操著那種PH值絕對在1以下的娘娘腔、哼著雌性荷爾蒙分泌過剩的小調,以所謂“中性風格”演繹著都市男人的新時尚。與強悍的“女強人”、深沉的“酷姐”、豪爽的“壞女孩”相對應的是:溫柔的“奶油小生”、清純的“靚仔”,嬌滴滴的“新好男孩”……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導致氣候該熱的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不冷。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誰能破解這種異常現象?

“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這是莎士比亞對女人的文學定義。

“去找女人嗎?請帶上你的鞭子!”——這是尼采對女人的哲學思考。

回眸曆史,自從母係氏族解體以來,女人就一直匍匐在男權社會的權杖下,束縛在各種版本的“女貞”、“女戒”的桎梏裏。作為人類的“第二性”,社會賦予她們的角色是賢妻良母,她們應該默默地躲在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溫順、體貼、忍耐、犧牲……

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直到今天,我們在那些時髦的時尚雜誌裏,仍然可以看到男權文化的陰影在徘徊。這些雜誌整天向女人灌輸著取悅男人、伺候老公的流行資訊,比如:減肥、隆胸、烹飪、插花、臥房布置、全職太太、後女紅時代、什麼樣的內衣最迷人、怎樣使男人對你有“性”趣、如何讓他說出“I Love You”……即使報道一位事業成功的“女強人”,也必然要捎帶幾筆她如何會煲湯、如何會為老公熨襯衣、如何會給女兒紮小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個名叫烏特·艾爾哈特的女人實在忍耐不下去了,她奮筆疾書,寫出一部《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她向傳統文化提出尖銳的質問:“為什麼溫順使我們一事無成?”醒目地印在封麵上。那麼,現代女性成功的法則是什麼?烏特大膽地提出:學壞!此書一出,很快風靡全球,被譽為“現代女性的聖經”。中文譯本自1998年4月出版以來,迄今已再版3次。緊接著,烏特又推出一部“壞女孩”續篇——《每天變壞一點點》。

在廣州的大街上,哪個“壞女孩”的背包裏沒裝著一本《每天變壞一點點》呢?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一個名叫麥當娜的女人已經對偽善的傳統文化給予一次毀滅性的巔覆。這位“闖入客廳的洪水猛獸”以叛逆、不羈甚至放蕩的姿態,迅速成為光芒萬丈的超級明星。而成長於80年代後的“壞女孩”,正好是吃著麥當勞、看著麥當娜長大的。我們似乎可以說:“壞女孩”是被麥當娜教“壞”的一代。

“壞女孩”,女人們的自我解放

麥當娜是“壞女孩”的精神教母。但是,麥當娜是孤獨的,在她的心靈深處,揮之不去的是憂傷、矛盾以及空虛。她仍然渴望被社會認同、被主流接受。而“壞女孩”就無所謂了,她們無所謂叛逆什麼,也無所謂表現什麼,更無所謂別人怎麼看。她們我行我素、自由自在,隻在乎自己的感覺——“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