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附錄簡單測試教你分辨肌膚類型(1 / 1)

眾所周知,皮膚可分為5種基本類型:油性、混合性(普通)、敏感性、幹燥性、受損性。皮膚類型取決於皮膚分泌的油脂量,而油脂量又受到基因、飲食、壓力、激素功能、藥物、護膚方法的影響。

Rona Berg在她的《Beauty the New Basics》(美麗新技巧)一書中提出了一種皮膚測試方法,能夠分辨你的皮膚類型。首先把臉洗幹淨,抹幹,取幾片宣紙或隱形眼鏡清潔紙片,按壓在臉上不同部位。如果皮膚是油性類型,紙片就會黏在臉上,揭下時可發現呈透明狀的油點。如果紙片沒有黏住皮膚,而且揭下時也沒發現透明的油點,那麼你的皮膚屬於幹性類型。如果紙片僅黏住在T字部位(額頭、鼻子、下巴等),那麼你的皮膚屬於混合性類型。大部分的女性,她們的皮膚都屬於混合性。

以下分別是5種不同的皮膚類型,以及它們的典型特征。

1.油性皮膚

油性皮膚很有光澤,尤其是在T字部位(從額頭到鼻子,再到下巴)。可能會有較粗糙的毛孔,容易形成黑頭,由於脂肪腺大量分泌油脂,也容易形成痘痘。油性皮膚有其優點,由於充足的油分能保持皮膚豐盈,不容易形成皺紋,因此顯得比幹性皮膚的人年輕。大多數女性在35歲以後,會發現自己的油性皮膚開始變得幹燥。

為了好好護理皮膚,睡眠之前要用針對油性肌膚的產品潔麵,一周兩次使用溫和的產品去角質,塗抹無油的保濕產品。如果你正為痘痘煩惱,收斂性產品能夠幫上忙。上腮紅時,粉類的混合要比單一的液體產品效果要好。然後,再使用無油的潤色保濕產品或粉底產品。

2.混合性/普通皮膚

大部分女性(有的專家聲稱70%左右)擁有混合性(或稱普通)的皮膚。混合性皮膚意味著你的T字部位偏油,而麵頰稍偏幹燥,各處有一些幹燥斑駁的部位。麵頰和額頭上可能有粗糙的毛孔。總體而言,這種類型的皮膚毛孔大小為中等,色澤肌理健康勻稱,代謝循環較佳。

護膚時,T字部位和偏幹燥部位要區別對待。如果T字部位偏油性,洗臉後可於該部位使用收斂性產品。確保一周兩次去角質,在幹燥部位使用保濕力較強的保濕劑。

3.幹燥性皮膚

女性進入35歲以後,受激素的影響,皮膚幹燥加劇。幹燥皮膚的緊繃感,潔麵後尤其明顯。細紋開始形成,容易脫皮,出現紅斑。一些有色人種女性,隨著死皮積累,皮膚上甚至呈現暗啞灰青。

幹燥性皮膚需要特別護理。潔麵時,使用膚感較重的潔麵乳,隨後使用同樣重質的保濕劑。每個星期定期去角質,上妝時,可先抹上較厚一層底乳,使皮膚顯得豐盈,然後再上粉底。旅行至幹燥地方時,隨身攜帶噴霧式的保濕產品,隨時為肌膚補水。如果工作環境或生活環境比較幹燥或寒冷,建議在辦公室或臥室配置加濕器。

4.敏感性皮膚

敏感性皮膚比較薄,毛孔較細。如果你的皮膚容易受太陽或一些化妝品刺激,或者容易起紅點、發癢或起泡,那麼很有可能屬於敏感性皮膚。

為皮膚選擇合適的清潔產品和保濕劑尤為重要。幸好,很多化妝品品牌都有專門針對敏感性皮膚的產品。建議選擇溫和無香精的產品。有的藥店和百貨商店允許退貨,因此購買前要理清相關政策。或者向購買處索要試用品,仔細試用後再作決定。

5.受損性皮膚

由衰老導致的皮膚受損,皺紋明顯,尤其麵頰和下顎皮膚鬆弛嚴重。皮革般粗糙的肌理,伴有破裂受損的毛細血管護理衰老的皮膚,建議試用保濕力較強的保濕劑或膏霜使臉部顯得豐盈,填充細紋。Retin-A也能帶來神奇效果,改善膚色,填充細紋。如果皺紋太明顯難以忍受,可嚐試肉毒杆菌或血管注射劑予以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