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桃花院(3 / 3)

從此劉邦的兩個子孫也留了下來,經過上千年的管理收藏,今天的藏書規模可以說天下第一,每一位院長上任都有前任院長的囑咐:“愛書藏書,管好藏書,收盡天下奇書,唯我院所有。”

說起收藏書,焦書記大力支持,也費盡心思。有一天,好幾個鄉親們送來書,問後得知說是焦書記要他們送來的,說我們看過的書放在家裏做擺設,不如放到書院,和書院交換看,讓讀者都可以看到自己沒有讀過的書。書的主人何時想拿回去,也可以隨意,四鄰八鄉的鄉親們陸續送了好幾個月,都說是焦書記的意思,焦書記怎麼說,我們就怎樣的去做,我們高興,我們放心。

我和劉洪英下到底樓,院長和孟哥走了進來,孟哥說是向我告別的,我才反應過來,看到了書,卻忘記自我,我也該趕路了。院長道:“客人,都快下午了,不是趕路的時候,留一晚吧!明日再起程”孟哥也附和道。我答應了,說實話,掉進書海裏是難以自拔,我找了幾本書,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裏坐下來,看書隨心情而定,我翻了幾本屈原的書。“世人皆醉,唯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司馬遷的“人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為《史記》而活,他的《史記》和《報任安書》無論在中國或世界文學史上都是永垂不朽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的生死如何,下落是個謎。

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身世何以這麼淒涼,誰之過?誰之錯?他的名字和《史記》在天下是永放光芒,永垂不朽。又翻了元代學者許名奎的《勸忍百箴》,,又翻了明代洪應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菜根潭》裏麵有這樣的警句。天地一團和氣,人心常駐喜事,處世讓一步,待人寬一分。我掩卷沉思:“退一步是進一步的起點,是利人利己的根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守住你我的心田,就守住了你我純潔無暇的靈魂。在你我的美好的未來,在你我的人生路上能留下堅實的腳印,在你我人生的長河裏也能綻起朵朵浪花。在世人的眼前,你我都會展觀一片春光明媚的亮麗的風景,得到世人的信服,讚歎,敬仰。”

人生的路上,有陽光,有風雨,有一馬平川,有坎坷艱辛,欲達目標靠自己毅力和堅守。欲得悠閑,須先約束,先靜心,先淡泊明誌,為目標為誌向,先韜光養晦,苦守寒窗,從容寡歡,修養身心,再圖奮起。命由己出,福由心生,先守窮廬苦鬥,煎熬意誌,錘煉耐力,改變命運從自身開始,有了身心的艱苦修煉,有了良好的機遇,是雄鷹可衝向藍天,是航船可駛向理想的港灣。

“客人,你這麼喜歡看書啊!該回家吃飯了。”原來是院長夫人,她站在我對麵正注視著我,一臉笑容顯得對人可愛可親,我把書放回原處。

“你們讀書人一天不讀書有點失落感吧!隻有書能滋潤你們讀書人的身心,還能裹腹充飯,可以節省糧食。”院長夫人一番風趣話,說得我們笑了起來。院長夫人告訴我,今晚是院長親自下廚,為了款待客人你。

“夫人,你和院長幾十年來相敬如賓,不紅臉,不拌嘴,相互敬重,言溫語柔,可以說這是一副天下最好的養生良藥。”

“客人,是啊!他是個好人,好丈夫,我們風風雨雨幾十年,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丈夫,要是這回真走了,對我來說如天塌下來一樣。家裏沒有我,都可以,怎麼能少了他呢?他沒有活過來,我的魂已經不在了,隨他而去了,現在好了,他回來了,我也回來了。多虧了焦書記救了我們兩條命,今後我更要好好侍奉他,讓他再活二百年。”

吃飯時,院長和夫人給我勸菜。院長道:“明天客人要走了,你難得吃到我炒的菜,今晚我下廚,我炒這些菜可合客人你的胃口?”

“院長,很好吃,而且很合我的胃口。”院長和夫人吃得很慢,大部分時間都在端詳看我,我假裝不察覺。我更不敢對視他們,我隻有裝著慢慢地吃飯,院長和夫人互遞眼神,靜了好一會,院長夫人終於開口了;“客人,聽孟鎮長說你是迷路了,一路找到這裏來的是嘛?”

“是。”“從哪裏來”?“從外麵來的,”

“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多歲了。”

院長道:“差不多,我知道你是讀書人,讀了多少年了?在哪裏讀?”

“大概讀了六七年,在家裏,在夢裏。”

院長夫人道:“奇了,在夢裏也可以讀書?”

院長道:“怎麼不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夢有夢遊,人有相似。”院長給夫人遞了一個眼神,沒有再問下去,真是久違的一頓飯,我吃得很香很飽。

這天夜裏,我在焦書記那間房休息,院長問我為何選擇這間房。我說:“沾沾焦書記的愛民的氣味吧,如果我有官運,也做焦書記這樣為民的官。”

“你做官是否,你有這份心就已經夠了。”

“是啊,清淨無為,很適合我的人性。心善,人善,逍遙人間,也是我向往和追求。”你院長管理著這麼大的書院,也夠身心勞累,你在經營圖書中,你早巳修養好了自己的心,經營好了自己的和美人性。,因為有了你這良好的人性,美好的環境,才會更好的促人奮發上進,你是天下最好的院長,你慈善的心腸溫暖了天下人,天上地下被你感化!”院長端詳著我,滿臉笑容道:“不早了,你好好休息吧!我回去了。”我坐在床沿上,我百感交集,我年華虛度,蹉跎了歲月,人近中年,就這麼一事無成,對父母無限愧疚。麵對院長我也是臉上發燒。何時有陽光雪吾恥?何時有春雨潤心田?何時有歡樂驅憂慮?

我時常感歎:自己碌碌無為,不如再回到童年從頭來,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放學回家幫助父母能做的事情,上山看牛砍柴。下河洗衣洗萊,少年時立下目標,珍惜時光,挑燈苦讀。青年時,為誌向奮力拚搏,上下求索。知難而進苦作舟,開出一片嶄新的天地。這才是一個人的應有的作為,多彩的生活。世人設計未來,可笑的是我設計過去和重來。人們對將來充滿了憧憬,我對將來沒有厚望,隻有對我的過去反思著。

我讀了多年書,父母辛勞讓兒心疼,我輟學了,幫父母幹活回來,就看書,忙中偷閑看。晚上煤油燈下看,累倒在床上看。家裏有書,家裏就有希望,累了,就往家裏跑,回了家,就回到了港灣,看到了希望,心裏充滿著歡樂,一天的疲勞在希望中消去,感到生活有樂趣,有希望,在書中感到有充實感,,在書裏看到希望。看完家裏的書,我從此借書看,

借遍四鄰八鄉,再後來隻有看字典。坐在暗淡的煤油燈下,望看看過了不知多少遍,少頁缺角的泛黃的殘書,沉思起來,為什麼這個年代,書這麼貧乏?聽說縣城有圖書館,對於處於偏僻山村的我,是件奢望的事。沒有書看,真是百般無聊,若這樣下去,浪費了年華,蹉跎了人生。我站了起來,在破舊風雨可進的小屋裏來回走動著,我煥發了奇想,在幾分鍾或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到縣城去看書。傳說有夢遊,就是某個人在睡夢中無意中起來,朦朧中到某一個地方做了某件事,接著又回來睡覺。第二天對當天晚上自己做的事沒有絲毫印象,是神遊?是夢遊?這個情況是有的。既然有神遊,夢遊;就有神靈,有夢靈。我怎樣做到有神靈保佑我呢?我燒了三炷香,寄托跪拜,願神靈附我身,給我一個好夢,帶我到書山裏去修煉身心。這天夜裏我很快進入了夢鄉,一路漂浮,有走,有飛。我到了縣城的圖書館,不是下班太早,就是管理者態度不好,不是嗬斥,就是被驅趕。我失望而歸,我好像乘坐一隻船,船上有許多人,聽船上有人說,他們是去書院裏看書,看書借書都是免費,我十分高興,隨著他們在一碼頭下了船,上了岸,走進了書院,管理者是一老者,見我們進來,十分熱情道:“歡迎各位來我院看書”老者又說:“可惜你們來得太晚,快十點了,規定每天晚上十二點下班,希望你們下次早來點。”

進了書院一看,好大的書院,好多好多的書,老者見我激動的樣子,介紹道:“我是這裏的院長,看到你對書高興,我也非常欣慰,希望你天天晚上來看書,可以隨時來看書,我喜歡你這樣的讀書的少年。”

“謝謝院長,我一定來。”

“兒啊!你在和誰說話?”媽媽的聲音把我喚醒。一看大天亮了,我告訴了媽媽我做的夢。媽媽高興地誇道:“好夢,好夢。兒啊,祝願你晚上都有這樣的好夢。”

最奇怪的是,每天晚飯後有欲睡感,一上床準入睡。四年來,我天天晚上做著同一個夢,在書院裏看書一直到天亮。白天回憶起來還十分清晰,記在日記裏,更記在心裏,四年來每天晚上做著同一個夢在書院看書,院長十分看重我,關愛我,給我飯吃,給我房住。

回憶四年來的情景,沒錯,就是這條江,就是這碼頭,就是這個書院,就是這個院長,就是這個房間。今天身臨其境(夢裏的那個書院和這個書院就是同一書院)夢裏的書院竟然是真的,是存在的。我的夢會變成真人真事?院長會有感應嗎?不會把我認作是那個被他關心的讀者吧!我現在是個落魄者,願上天保佑,不要院長過早認出我,到時候,我會來感恩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