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時尚是個名利場,認為這個行業很虛榮。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與其在一個很複雜、很無趣的江湖中打拚,不如在這個美麗的江湖中生存。
時尚不是一門簡單的生意,它包含著文化、設計、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資本運作,消費者心理等內容。這一切都在時尚行業裏有很好的表達。這確實要求時尚行業的從業者們素質要更高一些。
時尚產品一般包含五個要素。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一個時尚產品,它要是五個要素都具備,那當然最好,如果隻具備三個以上,可以稱為時尚產品,如果連三個都不具備,我認為它不能叫時尚產品。
首先,它要新,必須是足夠的新,是能夠給人帶來新鮮感和一點新奇性的東西。比如白襯衫,各個品牌每季都得推。我想很多男士和女士,每一季都得再買一件白襯衫,因為它會洗黃。但是在買哪種白襯衫的問題上,就有一個新鮮感的考慮。所以新鮮感和新奇性,對於時尚產品,甚至是一些日常必用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增大成功的指數,所以必須把它融入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中去。
其次是美,它必須有令人迷戀的美學特征。一個產品如果光是新,那它還不足以進入市場。比如有的設計師會做一些非常新的產品,但是它沒有市場。為什麼?它違背了我們人性深處一些基本的美學特征。
第三是變,這個考量在時尚行業尤其重要和明顯,因為時尚有一個明顯的時間性,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必須做到的創新。
前兩天,我和迪奧(Dior)中國的負責人進行了溝通。他就說,他以前認為服裝設計師特別幸福,所有好的東西公司都給他提供。每天健身,然後玩樂,然後結交明星,其實一年就勾勒幾個草圖,那麼多人為他忙。他說他現在接手服裝,常跟他們設計師開會,才發現他們太不容易了。怎麼能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去創新?一年四季要設計不同的款式,而且這四季的款式,要承受來自全球各地經營者的各種質疑和壓力。這就考驗一個設計師在一個非常有限的時間段裏的變化能力。時裝要的就是這個時效性,要在有效的時間段裏麵創新,做到百變。
第四是時,充滿時代認同感。這個詞大家肯定都懂,但是卻很難做到。就像編輯,我們強調時效性,要抓新聞點,但真正去做時,就發現很難。時代感和獨特性在很多時候是衝突的。比如我最喜歡研究的並不是時尚人士最尊崇的,而是那些大眾名牌,什麼古奇(Gucci)、路易·威登(LV)、香奈兒(Chanel)。我在想為什麼它們能夠獲得這麼大的成功,它們其實是解決了創新和時代感的衝突問題。譬如說,我們那天講到京劇、昆曲在慢慢消亡,為什麼呢?它們都沒有解決這個衝突,沒有解決自己的獨特性和時代的變遷之間的衝突,與時俱進這個詞沒有解決好。時尚也是如此。
最後是“心”,符合多數人的喜好之心。這個“心”是得消費者之心。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時尚行業的從事者,要想獲得成功,我覺得他必須對人性有充分了解。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但是人性是基本相同的。一個30歲的女人麵對的人性方麵的需求,一個40歲的男人麵對的人性的需求,經久不變。他們隻要到了這個當口兒,需求大體上就是這樣了。他們麵臨著身體發胖、事業壓力更大的境況,忽然間覺得以前的情感不足,需要補充。這一切的一切,是一個男人到了40歲和一個女人到了35歲左右時都會麵臨的。這時候,作為一個時尚產品的經營者,或者說一個生產者,我們麵臨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做好一個人性的生意。滿足人性的需求是我們十幾年來一直在做的,未來時尚行業也會一直做的,而不是生存的需求。我覺得這是時尚行業最最重要的——我們滿足的是人性的需求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