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區域分別是由支持何皇後的皇甫嵩、丁原、王允等人所占據的皇宮;由劉表、劉焉、劉虞等漢室宗親所占據的內城;以及占據分據外城半壁的袁家實力和一些中立諸侯。雖然還沒有打敗董卓,但是在打進洛陽的那一刻起,那個所謂的聯盟就已經名存實亡了。
曹操他們不在的這些日子裏,這些人的衝突更是由暗轉明,一個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開始了各種勾心鬥角的行為。而把這場爭鬥由明轉暗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那位貴族好兒子,世家好兄弟的大漢忠臣王允,王子師大人。要說這王允的為人嘛!其實還是不錯的,但是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好心辦壞事,就像是明末那位被東林黨洗腦的史可法一樣。而王允就是幹了這麼一件事,使得形勢變成現在這模樣。
老實說,當初人家王允幹這事的時候,可是佷多人都讚成的,這些人有蔡邕、何皇後、喬玄等人。於是,在這些人的支持下,王允立馬借口以洛陽兵力稀少,守備空缺為由向各個地方諸侯索要兵權。聽到這話,那些地方諸侯可不幹了,老子辛辛苦苦的來幫你們打仗,沒什麼好處不說,你現在居然還敢搶哥的手下,你以為現在還是你們當老大嗎?
於是,在袁紹兄弟的帶頭下,一眾諸侯開始與支持何皇後母子的皇甫嵩、丁原、孔融、喬瑁等支持中央朝廷的軍閥開始對持起來。而劉表、劉虞、劉焉、劉岱等屬於漢室宗親這一群諸侯,他們的態度則比較噯味,雖然他們也不滿王允以劉辯的名義來謀奪他們的兵力,但是當袁紹兄弟和袁遺、張揚、韓馥等以袁家為首的諸侯欺壓劉辯等中央勢力之時,他們又義不容辭的站在劉辯一方,至於馬騰、公孫瓚、張邈、陶謙等人則是兩不相幫,必要時甚至還去當一下和事佬!
當曹操等人回來之時,形容又發生了變化,因為曹操和孫堅兩人的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萬多人,無論是加入哪一方都會使形勢發生變化。因為,麵前幾方的兵馬數量分別是袁紹一方三十萬,劉氏諸侯十五萬,中央朝廷和中立諸侯的罷了一樣是十萬。曹操和孫堅兩人無論是加入哪一方,都可以使現在的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加入中央的話,會使得王允等人擁有和袁紹等人分庭抗禮的能力。而加入袁氏勢力的話,則會使得袁紹等人擁有一舉壓倒洛陽城中的眾多諸侯,進而霸占洛陽的能力。
因此,雙方為了自己一方能夠成為那個最後的贏家都出盡法寶的拉攏曹操兩人。像是財大氣粗的袁紹兄弟等人先是以曹操他們追擊董卓損失不少為由,給了他們一大筆金銀讓他們以此為軍資,招募新軍。而在錢糧方麵不如袁紹他們的王允一方則是以曹操他們為國出力不少,為國家鞠躬精髓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給他們大大的加官進爵了一番。
曹操他們對此,心中不由大聲叫苦,本來他們就打算回來露個臉,然後就以部隊損失太大為由,直接撤軍的。可是現在被他們這麼一搞,使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們的身上,弄得他們想走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