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奉愛瑜伽(2)(2 / 3)

因為企圖都是產於自我的行為,而隻要自我有所活動,內在深處的本我就會融入到活動之中,無法被識別。於是,奉愛者麵對的是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思念,無論好與壞,都會阻礙人們實現與實相的統一結合。這太糟糕了,因為他明白自己的罪(執著於自我的行為)有多麼深廣,自己離聖靈有多麼遙遠。他該如何清理這些障礙呢?他該如何傾空這些執著於自我的衝動呢?或許,通過否定自我、滅絕欲望和各種活動,並不能清除?甚至還有更甚於此的,修行奉愛瑜伽的人還了解,失去那原始光明的原因僅僅是由於自我心中與本性無關的利己主義。換句話說,如果某人沿著一條道路行進,並且遇到了前進方向相同的另一人,如此才會看見對方。假定另外一人現在想坐下來休息,欣賞一下風景,而某人卻十分不耐煩,想繼續前進。那麼,由於某人的急噪,他就不能再與另外一人同行了。

因此,這就出現了一種無意識的自主衝動,想去實行禁欲主義。那個實相的無意識活動接近了我們,並促使我們忍讓,擯棄對自我的執著。也就是,在不破壞人們個性的前提下,我們隻能逐漸淨化那些與本性不和諧的因素。隻有我們自己的雄心壯誌,才能帶領我們走向極端的禁欲主義。畢竟,根本問題是要將我們從介於我和聖靈之間的各種障礙中解放出來,從而使我們能夠做到快速響應聖靈所揭示出來的秘密。這就是我們尋求的根本問題——禁欲或苦行的原因。然而,即使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我們也能以其他方式實現它。有些苦行僧會遠離塵世喧囂,有些會蹂躪自己的肉體從而達到這一基本要求,我們與他們有所不同,不必離開目前的環境。那麼,現在讓我們更仔細地考慮一下修行奉愛瑜伽實際可行的方法。在開始進行奉愛瑜伽修行之前,人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對造成自我存在之身外物的信任和依賴。我們不必去理解,隻要能承認就好。實際上,這就代表著人們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不管怎樣,我們已經信賴聖靈,或者已經對我們的生命奧秘,對我們的出處有了明確的概念。假如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源泉,就依然停留在無知的階段,而且我們所有的信仰也都會被當成以無知為基礎的信仰。當我們承認之後,就會承諾一定要證實這一點。所有的生活目標,都是在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後才實現的。那些不曾承諾去探索未知的人永遠也不會走上這條道路。一個為承諾而獻身的人甚至會放棄對生命的執著,以了解究竟會走向何方。由此,人們開始讓自己承認並了解自我的無知。接下來我們開始體驗自己。眾所周知,自我的成長是由未知的力量促成的,並非通過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