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陣地戰(2 / 2)

“司令,士兵們都很累了,這樣下去不行啊!”一名連長看見祝強等人的身影,從塹壕裏跑出來,粗喘著氣道。

這樣下去的確不行,工程量太大,人手太少,時間太緊,所以進度非常緩慢。祝強看向蕭鼎英,問道,“武昌那邊的民工隊伍還需要多長時間?”

蕭鼎英因為對武昌情況相對較為熟悉,已被祝強委派為臨時聯絡官,專門負責滬軍與武昌革命軍的聯絡溝通。在北洋軍停止對劉家廟的進攻後,祝強立即就派蕭鼎英趕去武昌,命他召集組織民工,挖掘塹壕,一天一塊大洋。

“稟報司令,武昌的市民報名者眾,隻是我們的船隻數量有限,所以隻能分批運送。一次送個一千人,預計還需要四個小時,一萬多青壯市民就能全部運完。”

錢多好辦事啊,一天一塊大洋,而且又不是與北洋軍打仗,隻是挖挖泥巴而已。這樣優厚的條件,立即就吸引了無數武昌市民的熱情。許多人還未吃完晚飯,就登上了蕭鼎英組織起來的民船。

“好,再讓士兵們幹一個小時,然後全部撤下去用餐休息。命令後方的熱飯熱水,給我想盡辦法,敞足了供應。”

“塹壕挖多深我不管,但是塹壕前的鐵絲網要給我全部豎起來。各團團長要親自檢查,不能出現任何差錯。諸位,漢陽一戰之成敗,在此一舉。”

身邊的各級軍官紛紛領命而去,祝強卻緊了緊身上的大衣,看著塹壕裏揮汗如雨的百姓們,一時間有些神思恍惚。

他采取的防禦戰術非常簡單,就是在一戰中普遍使用的塹壕,鐵絲網加機槍的組合陣地防禦體係。別看這幾個不起眼,甚至根本都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設備,卻成為不久後整個一戰的主流。德軍和英法聯軍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就在這樣的戰術組合下,舉足無措,無法突破。

早在武昌起義剛剛爆發幾天後,祝強就在上海向眾多的鐵鋪下達訂單,全力組織生產這種廉價簡易的長條形鐵刺。在他們從南京登船向武漢進軍的時候,後方的上海也幾乎同時船隻,開始運輸這種鐵絲。

鐵絲網和塹壕都不是問題,在祝強看來,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機槍火力太弱。不過這裏並不是歐洲,北洋軍的數量撐死了也就一二萬,和不久後歐洲戰場動不動就幾十萬的會戰,不可相提並論。

次日淩晨,北洋軍果然一早就對大智門發動凶猛的進攻,他們連夜組織起的火炮火力,比之昨天至少凶猛數倍,壓製的大智門的守軍幾乎無法抬起頭來。然而大智門也早就得到支援,兵力大大加強,一次次打退北洋軍的進攻。

馮國璋親臨第一線,指揮對大智門的進攻戰。戰鬥從淩晨開始一直持續到晌午,北洋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都被壓製下來。短短半天,又有二百多名士兵陣亡。加上昨天的陣亡人數,北洋軍一天多來已經損失士兵高達七百人。七百人啊,這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北洋軍入鄂以來,連續作戰四十多天,也不過才損員不到千人。

馮國璋目眥欲裂,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痛苦著滬軍的指揮官,並發誓俘虜此人,一定要把他碎屍萬段。

“報,總統,第八協已經攻占大智門,叛軍全麵向劉家廟方向逃竄!”

“好!”馮國璋立即從指揮所裏奔出,整了整軍帽道,“諸將隨我親臨大智門,趁勝追擊,一舉拿下劉家廟,在黃昏之前,結束漢口的戰鬥。”

此時的馮國璋信誓旦旦,隻是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場戰鬥不僅沒有在黃昏前結束,而且一連打了數天,損員無數,卻始終寸步不進。這名北洋武備學堂的優等生,參加過甲午戰爭,號稱北洋陸軍三傑的老將,折戟沉沙,敗在一名從未有過任何軍事經驗的商人手中,自此成為他永難磨滅的心結。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