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Ⅲ 投機者的出路
文/陳理
(中道巴菲特俱樂部創始人、上海實力資產管理中心總裁)
說實話,五年前第一次閱讀《股票作手回憶錄》時,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我當時沒有沉浸到故事中去,也許是因為我當時心靈都被巴菲特所占據,容不下第二個投機英雄的位置,隻留下兩句話至今還印在腦海裏:一句是“投機就像山嶽一樣古老”;另一句是“賺大錢得靠定力,而不是靠動腦子。很少有人能夠挺直坐著就作出正確的判斷”。
最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時,我決定先清空自己,不作任何價值評判,靜心閱讀,結果很快進入了狀態。一方麵仿佛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投機生涯;另一方麵深刻體會到聰明的投機和聰明的投資之間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例如保本第一,永遠不要孤注一擲;獨立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聽信小道消息;把握大時要集中投資;不要頻繁交易,賺大錢靠定力而不是靠動腦子;保持積極心態,從錯誤中學習提高;知識就是力量,了解你的交易;等等。
利弗莫爾的曲折經曆就像一麵鏡子,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投機盡管充滿誘惑,但這絕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威爾第的歌劇《弄臣》裏麵有一首著名歌曲《女人善變》。歌詞大意是:女人善變,像空中的羽毛。誰要是不經意地將心事告訴她,誰將是個可憐蟲——股市善變,也像空中的羽毛。誰要是不經意地將命運托付給它,誰將是個可憐蟲。另外,莊家善騙,就像大灰狼騙小白兔,誰要是將命運寄托在和莊家的周旋上,誰就將是個可憐蟲。要投資而不要投機,要將投資的命運寄托在企業經營的命運上,而不是寄托在把握股市的波動上。
格雷厄姆把股市比喻為“市場先生”,是正確認識股市和價格波動的關鍵所在。如果你把股市波動也想象成善變的“市場小姐”,不將命運寄托在她的身上,也可以加深認識。
為什麼一個14歲就開始其投機生涯的天才賭客,經曆數十年的進化,中間數度破產,數度東山再起,賺取數百萬美元,取得巨大成功,成為華爾街王者,卻依然擺脫不了失敗、自殺的命運呢?的確值得深思。
筆者喜歡把投機者比喻為“懸崖上的舞者”。再偉大的投機家,包括書中主人公的原型利弗莫爾,也改變不了其“懸崖上的舞者”的本質,他的最高境界也隻能是“懸崖上的舞者之王”,原因就在於他根據事物的現象即價格波動來決策,忽視了事物的本質與內在價值。如同常在懸崖邊行走而不自覺,投機者麵臨的正是這種隱藏很深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致命風險。他可能虛幻地覺得“停損”就像保險繩一樣可以在出錯時保住性命,但在特殊情況下,“停損”根本無法執行,或者因為心理因素沒有得到貫徹執行,如同保險繩會意外折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