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水某蔬菜治療皮膚病症方(4)(1 / 3)

將大芋頭去皮洗淨、大蒜去皮剝瓣。一起搗爛為泥。先用溫開水將患處洗淨,再用藥泥敷於患處,蓋上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換1次藥。可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5.石榴皮50克,山慈菇50克,蜂蜜適量。

將石榴皮、山慈菇洗淨,切成小塊焙幹,研為細末,調入蜂蜜拌成藥糊。先用溫開水將患處洗淨,再將藥糊塗敷患處,蓋上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1~2次。可解毒,消腫,止癢。

6.胡桃仁100克,芝麻50克,藤黃10克。

將胡桃仁、芝麻、藤黃焙幹,一起搗爛成膏狀。先用溫開水洗淨患處,再敷上藥膏。每日1~2次。可潤燥,解毒,止癢。

7.烏梅30克,石榴皮15克。

將烏梅、石榴皮放入罐內,倒入3碗清水,煎至2碗,用煎液塗洗患處。每日1~2次。可殺蟲,解毒,止癢。

8.茶葉30克,蜂蜜30克。

將茶葉研為細末,調入蜂蜜拌勻成藥糊。先用溫開水洗淨患處,再敷上藥糊。每日1次。可解毒,收斂,止癢。

9.紅棗30枚,甘草10克。

將紅棗、甘草放入鍋內,倒入清水2碗,煎至一半。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可健脾潤膚,解毒止癢。

10.韭菜根120克,豬油適量。

將韭菜根洗淨,切成小段,炒至焦黃,研為細末,調入豬油拌勻,敷於患處。每日1次。可解毒,潤膚,止癢。

11.鮮荷葉適量。

將荷葉洗淨,瀝幹水分,搗爛為泥。先用溫開水將患處洗淨,再敷上藥泥。每日1次。可清熱,解毒,止癢。

神經性皮炎治療方

神經性皮炎,中醫稱為“頑癬”。多由風、濕、熱之邪蘊阻肌膚而成,病久耗傷血液,可導致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出現風勝血燥證候。好發於頸、項、骶部、胭窩、肘窩等處。初起皮損為多角形扁平小丘疹,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麵光亮,日久融合成片,皮膚增厚呈席紋狀,幹燥稍有脫屑。陣發性奇癢,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發於頸部有礙儀表美觀。除積極治療外,還應勞逸結合,情緒穩定,保持心情舒暢,這對治愈本病大有益處。

1.杏仁15克,食醋250毫升。

將杏仁搗碎,與食醋一起煮熟,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再用杏仁醋液洗塗患處。一每日1次,連續治療2~3日,隔1~2日再治療2~3日。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半月內,不可飲酒。本方可潤燥,殺蟲,止癢。

2.鮮水芥菜適量。

將水芥菜洗淨,瀝幹水分,搗爛絞汁,用棉簽蘸取塗於患處。每日2~3次。可清熱,解毒,散淤。

3.鮮絲瓜葉適量。

將絲瓜葉洗淨,瀝幹水分,搗爛如泥,擦抹患處,至皮膚發紅為止。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注意:患處不可用水洗。本方可清熱,潤燥,止癢。

4.鮮石榴皮適量,明礬少許。

將石榴皮切成大塊,明礬研為細末,用石榴皮蘸明礬末擦抹患處。每日3次,連續治療10~15日。可散淤,收斂,止癢。

5.紅棗30枚,土茯苓30克。

將紅棗、土茯苓放入鍋內,倒入2碗清水,煎至一半。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可健脾,潤膚,止癢。

6.桂圓核(去皮)數枚,食醋適量。

將桂圓核用食醋磨至細末,用棉簽蘸藥醋塗擦患處。每日3~4次。可利濕,潤燥,止癢。

7.烏梅60克,苦參100克,食醋適量。

將烏梅、苦參用食醋密封浸泡7~10日,用棉簽蘸藥醋塗於患處。每日2~3次。可祛濕,潤燥,止癢。

接觸性皮炎治療方

接觸性皮炎,多由皮膚和黏膜接觸某些物品(如花草樹木、劣質化妝品、漆器等)後局部發生急性炎症反應所致。接觸的皮膚會突然發生潮紅、腫脹、發癢,或有燒灼的感覺,或發疹子,抓破可引起潰爛,嚴重者往往麵部浮腫,嚴重影響美容。治宜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1.白菜適量。

將白菜洗淨,瀝幹水分,搗爛用紗布絞取原汁,用棉簽蘸取塗於患處。每日2~3次。可解毒,潤燥,止癢。

2.鮮韭菜一大把。

將韭菜洗淨,切成小段,放入鍋內,倒入清水3大碗,煎至2大碗。每日1劑,分2次溫服。可解毒,利濕,止癢。

3.白菜根4個,銀花、紫背浮萍各15克。

將白菜根洗淨,切成薄片,與銀花、紫背浮萍一起放入鍋內,倒入2碗清水,煎至一半。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可清熱,潤燥,止癢。

4.韭菜適量,香油、食鹽少許。

將韭菜洗淨,瀝幹水分,搗爛用紗布絞取原汁,調入香油、食鹽拌成藥油,用棉簽蘸藥油塗於忠處。每日2~3次。可解毒,脫敏,止癢。

5.芥菜適量。

將芥菜洗淨,放入鍋內,倒入2碗清水,煎至一半,熏洗患處。每日1劑,熏洗2次。可解毒,脫敏,止癢。

6.莧菜全株適量。

將莧菜洗淨,切成小段,倒入清水3大碗,煎至一半,用來塗洗患處。每日2~3次。可利濕,解毒,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