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禍起天雲觀 一引子(1 / 2)

巍巍昆侖之南,茫茫蜀山之中,聳立著一座奇秀的山峰,稱作天雲峰。此峰占昆侖之龍脈,為蜀山之基石,自古就造化出一派奇秀脫俗的美麗風景。如今正當金秋,漫山的紅葉更是讓這裏絢麗異常。

時針還沒有指向九點,天雲峰的門口就已經是熱鬧非凡,四個售票窗口前人頭攢動,等待上山的遊客已經把入口擠得是水泄不通。正門旁的廣告架上,放著為遊客準備的免費景區導遊圖,這導遊圖印的精致,用漫天的紅葉作為背景,凸顯出天雲峰上秋日時節獨特的美。導遊圖正麵有景區的宣傳口號“觀無雙秋色,品曆史精華”,反麵印的則是天雲峰上的一絕,物質文化遺產—天雲觀的俯視鳥瞰圖。

天雲觀為何說是天雲峰上的一絕呢?很簡單,就因為天雲觀中有三奇,一奇,建築構造奇。天雲觀曆史悠久,六座大殿和圍牆采用共為一體的建築結構。在圓型的外牆上,講究的就是牆中有房,房中有牆,圍牆內是一個巨大的圓型大院,氣派和福建的土樓景觀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而且院內地勢高低錯落,磚石分界虛實分明,要的就是陰陽相合,如果從空中鳥瞰望去,整個天雲觀分明就是一張抽象的太極圖。

第二奇,神殿內的供奉奇,天雲觀的六座大殿依方位而建,不分主次,沒有正殿偏殿的區別。雖說牆體已經斑駁陸離,但是表現出來的那種天地人和、天人合一的神韻卻蘊含所有建築之中。六座大殿不供鬼神,不供三清四禦,供奉的竟然是六塊刻有奇怪符號的石碑。每座神殿內都豎著一座石碑,每個石碑上都隻刻一種特定的符號,而且大殿無名,無牌,無號,端的是奇怪之極。

第三奇,天雲觀中的三寶奇。三寶是什麼?瓦獸、銀杏和六腳,這瓦獸指的是天雲觀外牆上站立的鎮宅石獸,雖然已經殘缺不全,可是看那形製,體態,動作就能感覺到當初製作這些瓦獸是如何精工細作,每一個瓦獸都絕非凡品。至於銀杏和六腳,那可是觀裏的兩件重器,銀杏就是觀內的風水靈根千年銀杏樹,六腳就是觀中殘塔石基上的至寶六腳煉丹爐。這兩件重器在這天雲觀裏不知道已經站了多少個年頭,曆盡風吹雨打,如今卻仍然是生機勃勃,熠熠生輝。無論從價值、曆史、文化、意義哪方麵說起,這兩件寶貝都可以稱的上是天雲觀之魂,不少遊人從千裏之外專程慕名而來,就是為了一睹這兩件神器的風采。這三寶就好像天雲觀的三張名片,反映了天雲峰深厚的文化底蘊。

今天正好趕上周末,山上的遊客特別多,特別是到了午後,天雲峰的山道上更是人流如織。上山的遊客熙熙攘攘,下山的遊客絡繹不絕,摩肩接踵的人流從半山腰的觀雲台一直延伸到山門之外。在原本寬闊的青石台階上,上上下下的遊客已經擠的一塌糊塗,雖說周圍有美景相伴,秋色可餐,可是這種擁堵,也著實讓遊客們心煩不已。

從山門沿台階一直向上,就能到達半山的觀雲台。這裏是去天雲觀的必經之地,寬闊的一塊平地此時擠滿了人。觀雲台的側麵立著兩架登山的纜車,遊客們可以從這裏乘纜車直達山頂的天雲觀。這些年生活好了,遊客也懶了,纜車也就成了上山的首選。現在纜車站台的前麵,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輛纜車到來,那上山的和下山的遊人交織在一起,密密麻麻的一片,幾乎把整個觀雲台都占得嚴嚴實實。為什麼遊客寧可擠也要坐纜車呢?不單是因為懶,還有一個原因,山路太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