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第九課 我的拚購我的團 ——話說團購與拚客(1 / 2)

“我跟你拚了……”

別慌,vivi跟大家可沒 “殺那啥之仇、奪那啥之恨”,嘻嘻,這隻不過是最近購物達人圈中最流行的口號啦。最近總有閨密跟vivi抱怨,體重在漲、年齡在漲,偏偏就是薪水不漲,又遇到該死的金融危機,荷包瘦得嚇死人了,可是看到好東東還是忍不住,每個月信用卡都刷爆,嗚嗚嗚!薪水和經濟形勢,vivi拿它們可沒招兒,但是,想省錢嘛,附耳過來……這一課,vivi教大家一個圈內最流行的購物方式——拚!

“我拚,我拚,我拚拚拚! ”是金融危機以來越發流行的消費觀念甚至生活方式,是精明與節儉相結合之後而誕生出來的一種理財行為,這個“拚”可不是拚命、拚殺,而是拚湊、拚合,是大家以節約費用為出發點,集中在一起共同實行AA製消費,大家分攤成本、共享優惠,團結起來,將有限金錢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去爭取更大的優惠和實惠。拚房、拚飯、拚玩、拚卡、拚用、拚車、拚遊、拚購,想拚啥就拚啥,怎麼省錢怎麼拚, “省錢才是硬道理”,“愛拚才會贏”!

拚購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團購”,大家拚到一塊兒湊成一個團體去買東西,既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又有一起砍價購物的樂趣,享受團購價!砍價的本事來源於生活的積累,要充分利用經驗、膽識和精確的計算。如果你不具有這方麵的才能,參加團購可是個省心省力的捷徑。

團購分為以下幾種:

每到商場打折季,都會有“買××減×× ”之類的活動,MM們往往為了湊數買回一堆無用的衣物,但若找幾個好友相約前往,就不會為湊金額或攢積分再搭進去額外的開銷了,把減掉的錢數按購買價格比例分還給每個人,大家都很劃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積分換回的禮物分配要提前商議好,以免現場 “分贓不均”。

第四課中講到的那些服裝批發市場中,隻買一件是拿不到拿貨價的,可兩三人同去,這樣同一款衣服買夠三五件,就能以真正的拿貨價購買了。各大論壇的購物版是物色同伴的好去處,可發帖征友。注意要召集服裝風格品位相似的同伴,否則很難達成共識;要提前商議好由誰出麵與攤主詢價以免人多口雜演戲穿幫;若征集的團友眾多,也可大家預付款,由一人出麵購買,買回後分發給大家,畢竟人越多價格越便宜嘛。

是第二種團購的升級版,所買物品不限於服飾,而是包括了汽車、房產、家電等各個門類,互不相識的買家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組織起來,集體與商家討價、維權。不但可以拿到低於產品市場最低零售價的團購價,而且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能夠得到保證,達到省時、省心、省力、省錢的目的。

但是網絡終究不比現實世界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不要盲目跟風參團,先自己去賣場比較相關價格後再決定要不要參加,有時團購價加上運費等等比商場打折的價格也低不了多少。團購最好限於本市,如果是在全國範圍內,在商品價格和聯係問題上都會有很大麻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隻要有銷售憑證,無論銷售行為以何種形式發生,購買的產品都有權利享受三包。所以團購也別忘索要發票和相關保修憑證,如果出了問題,就有權利向經銷商要求解決啦。

如果發現一個人總是組織團購,而且團購的產品隻限於某一品牌,並且竭力貶低其他產品,那就要調查一下是不是品牌商的托兒了。

成功發起組織並維護好一個自發團購並非易事,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弄清價格、質量等級等等,和商家要溝通協調好。要有耐心,有責任心,不能半途而廢。

要充分發揮團購 “人多、臉厚、心黑”的優勢,不要擔心商家會虧本,在買賣雙方的博弈中,始終是賣方取得最終的戰略勝利,如果你不夠 “心狠手辣”,最好不要作為組織者去和賣家談判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