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辨證論治(1 / 2)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唐.孫思邈《大醫精誠》

老者轉過身來,雙目注視著範立的眼睛,嚴肅的說道:“虧你還是中醫研究生,難道不知道對證下藥的道理?不同的病證,怎麼能吃同樣的藥?你當我的藥是萬靈丹嗎?可以包治百病?”

範立被問得臉有點紅,但還是不甘心的辯解道:“我也知道對證用藥的道理,上課時老師講過,中醫治病有‘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區別。所謂‘同病異治’即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間、地區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發展階段不同,所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而‘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

老者點了點頭,道:“既然你懂得此道理,為何還用錯藥?”

範立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心想我辨證自認為是精確的,出了問題,我有什麼辦法?心裏想著,嘴上也直說了出來:“我覺得‘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精髓就是辨證,辨證不同,治療就應該不同;辨證相同,治療就可以相同。因此我感覺看門大爺和小史的病雖然不一樣,但是症狀非常相似,所以想到‘異病同治’的原則。正是由於我辨證論治,所以才用了這個藥。誰知道這藥治感冒還行,治闌尾炎就要人命!”

老者微微笑道:“這麼說,你辨證準確,還是出了問題了?”範立眼神閃爍,心想就是!誰知道是不是你的藥出了問題,明知故問。但他嘴上卻不敢直說,隻是嘟著嘴的不說話。

老者看出範立的不服氣,於是掏出兩個雞蛋放在桌子上,問道:“你看這兩個雞蛋。”範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這老頭思維跳躍的離譜啊!剛剛談論辨證論治好好的,怎麼突然轉移話題到雞蛋上麵了?

老者問道:“這兩個雞蛋是我帶來的,有一個放的時間長了,已經壞了不能吃,我正要扔掉。”

範立心想:你扔不扔雞蛋關我屁事!老者卻道:“你可知道這兩個雞蛋,哪個是新鮮的,哪個是壞的?”範立愣住了,撓撓頭,拿起兩個蛋,看過來看過去,實在辨別不出來,隻好又放回桌上。

老者笑道:“看病就像挑雞蛋,表麵現象雖然重要,但有時候還是分辨不出好壞來,所以我們不僅要仔細觀察,還要動腦子。”說完老者兩手手指同時將兩個雞蛋輕輕一轉,兩個蛋同時在桌麵上轉動起來。隻見一個蛋轉兩三圈就停下了,另一個卻滴溜溜的轉個不停。老者指著停下的那個說道:“這個是新鮮的。”又指著還在旋轉的那個說道:“這個是壞的。”

範立臉上露出不大相信的表情。老者見了,隨手從包裹中掏出一個碗來,拿起那個不轉的雞蛋在碗邊一磕,掰開蛋殼把蛋清蛋黃倒入碗中。果然蛋清清澈,蛋黃圓潤,一眼就知道新鮮的很。

老者把剩下的那個雞蛋遞給範立,範立心知肚明,接過雞蛋輕輕在桌角叩了一下,一股濃烈的臭雞蛋味立刻飄了出來。範立聞了想吐,吐吐舌頭,隨手把臭雞蛋扔進垃圾桶。哪知道雞蛋入桶應聲而破,腐爛的臭味立刻彌漫充滿了整個房間,讓人聞之欲嘔。範立無奈隻好捏著鼻子拎著垃圾袋跑下樓去倒掉。待他回到宿舍,看待老師的眼神變得恭敬了許多。

老者示意範立坐下,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人的身體是非常精細玄妙的。五髒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常人的耳朵眼睛就能全部了解得到的,所以我們還要配合診脈來了解它。中醫診病,先要練就見微知著的本事。舉例來說,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等等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等等的差別;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隻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把握這些道理。如果把極精細、極微妙的醫學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淺的思想去探求它,就很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