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十九 父親的禮物(2 / 3)

他的觀察角度越加的深入,開始探入到了原子核內部。即使是現代的科技,也無法讓人去觀察這核內的情況。當前人類所得的關於原子核內結構的知識,都是通過各種高能物理實驗,加上日益進化的精細邏輯思維,強行推斷出來的。

換句話說,原子核內的結構,隻是人類用自己的思維之光照亮的,並不代表它裏麵就真正是人類所描述的樣子。

這這裏,沐銘經曆了一個黑暗無比的通道之後,隨後他眼前豁然開朗,他驚訝的發現,眼前所顯現的,竟又是一片璀璨的星海!

相比於之前極宏大處的大宇宙星海,除了大小外,沐銘找不到任何的區別。

但到了最後,這個大和小的概念,也在沐銘的腦中模糊了起來。何為大?何為小?當兩者毫無區別的時候,分界限又在何方?

兩個星海,竟然開始同時在沐銘的夢境中出現,並慢慢的重合到了一起,再也不分彼此了。

是各種微觀粒子構成了這個宇宙,還是這個宇宙本身就是通過某種蟲洞的反演,所顯示出來的微觀粒子的內部結構?

沐銘無法得到其中的答案。一瞬間後,他也放下了探究兩者聯係的的衝動。因為這個夢境的星海重合場景,其實已經清清楚楚的告訴了沐銘的答案。

一個屬於這個夢境中的宇宙的終極答案。

沐銘突然之間,就想起了某個先哲所說的四個字:“大道為返”,返就是循環,循環才是這個宇宙的永恒真理。

它所表現出來的任何現象,所釋放出來的所有迷霧或者說啟示,都是為了詮釋著他所演繹的大道。

但沐銘絲毫沒有為這冷冰冰的大道所感動。這循環的道理,隻屬於被那冰冷的,毫無感情的宇宙,這隻是天之道。

循環的天道,抹殺了身處其中的任何一個智慧生物不斷超越自我的努力。反正智慧生物所求的一切,最後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再次進入到這個宇宙的循環之中而已。

沐銘是人,他行的是人之道:自強不息,逆天而行才是人道的本質。

一想到這個,沐銘就再次跳入了下一個夢境,這個夢境中時間急劇的流動,顯示著一個個文明,億萬個體的消逝,無論他們如何的努力掙紮,最後都被淹沒在了宇宙星海之中。

這個夢境並沒有任何的情感傾向,隻是一幕一幕的展示著智慧生物個體的悲歡離合,展示他們生存在這個宇宙中的艱難困苦。

悲觀者會從中得到更加悲觀的後果,樂觀者也能在這個夢境中找到自己的天堂。

沐銘卻隻是靜靜得看著,表麵上這個夢境似乎是在勸告他放棄任何的努力,但沐銘卻從這個夢境中看到了這個宇宙的大自由,大自在。

宇宙沒有任何情感,但隻要這個世界中,人類還生存著,其他文明還生存著,就是它的大德了。人們還能要求他做更多嗎?不,更多了就是災難了。

沐銘的腦海中,就這麼一個個夢境,不停的流轉著,每個夢境所顯示的,都帶著一些玄而又玄的真理的味道,讓沐銘若有所悟。

但時間長了,沐銘也感到了厭倦,他也不知道為何厭倦,隻是似乎有某些東西在召喚他歸去。

“為何歸去?”沐銘產生了這麼一個疑惑的同時,他的夢境就轉回了日曜號的巨艦之上。

父親還在他的身邊,微笑的看著他,但沐銘已經不是八歲的小童,他發現自己變成了十六歲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