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亞利桑那大學,由米國航空航空局(NASA)資助的航天工程實驗室,航空機械工程專家桑非利斯教授正在接待兩位客人。
“桑非利斯教授,聽說您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一種模仿鳥類及蜜蜂飛行的飛行器?”
“是的,我們已經在實驗室中成功試驗了一種仿蜜蜂的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
“請問這種模仿鳥類的仿生飛行器有什麼優勢呢?”
“嗯,最重要的是撲翼飛行是一種最節省能耗的方式,根據我們的試驗,它比固定翼飛行器要節省電耗30%,如果能充分利用氣流滑翔的話,節能效率還要提供一倍以上。就是說同樣的一塊電池,它可以多其次是可以在空中多停留一倍以上的時間。其次,它的機動性超強,可以象鳥兒一樣穿梭在樹叢之間……”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了解一下當前這種技術的在真實環境中應用的可能性,比如在複雜氣候和地形環境下。”
“我們認為從實驗室環境到實際使用環境有巨大的差異,以目前的技術來看,要初步實現這一點,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我想,CIA的先生們,你們不是來聽我的科普講座的吧…….這個,我的時間非常寶貴,請直接說出你們的來意吧。”
“桑非利斯教授,我們想請您看一段視頻和這幾張照片……蜥蜴,把筆記本電腦拿過來給桑非利斯教授看一下。”
“噢,我的上帝,這是真的嗎?”
桑非利斯教授盯著電腦屏幕連連驚歎。
“它竟然能這樣轉彎,太靈活了……這個角度,簡直是……真是偉大的設計和構想,無與倫比的性能……”
短短幾分鍾的視頻,桑非利斯教授翻來覆去足足看了半個多小時依然意猶未盡,甚至拿出紙筆開始寫寫畫畫起來。
“桑非利斯教授,桑菲利斯教授……”CIA探員約翰不得不出言打斷了教授的投入:“這些照片和視頻來自華夏,雅魯藏布大峽穀地區,是全世界氣候變化最頻繁和最多樣的地區,而且,它的飛行高度在海拔6000到7000米左右。”
“什麼,這樣的高度,這不可能啊?!”
桑菲利斯教授連連搖頭:“不,不,華夏的同行們不可能比我們領先這麼多。”
“您是說這種技術我們還不具備?”
“是的,你們拍到的是真正的仿生載人飛行器,這個和我們的項目有很大的區別……看這個龐大的身軀,看這載荷,至少是兩個成年人的體重,這需要多大的驅動力啊?不僅僅是模仿結構,先生們,這樣的設計需要比鳥類骨骼更輕更堅固的材料,這種材料尚且不存在NASA所能認知的範圍內……”
“還有更奇怪的事……僅僅靠這個尺寸的撲翼麵積,應該不足以承受這個載荷的……”桑非利斯教授皺著眉頭開始喃喃自語:“除非……有反重力裝置……不可能啊……”
“抱歉,桑非利斯教授,這些資料我們會交給您做進一步的評估,現在,我們需要您的判斷,您認為我們要造出這樣的飛行器需要多久?”
“多久?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桑非利斯教授沉吟著說:“或許20年,或許200年,我需要更詳細的資料才能做出評估……這是一項係統工程,要依賴各個領域的科技突破,比如材料、空氣動力、結構、電池……要知道自從達芬奇畫出了第一張仿鳥類的撲翼飛行器結構,500多年了,這是第一個出現的能真正用於實地飛行的飛行器。”
“那麼它的軍事用途呢?”
“哦,當然,它的飛行速度不夠快,但是,沒有任何導彈或者飛機能比它靈活,所以,先生們,你的導彈很難打中它,或者高射炮的覆蓋性射擊更加有效。不過,如果在這樣的高度上……你們認為能打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