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小檔案:楊偉勇,畢業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出生於縉雲五雲鎮官店村石雕世家,2001年與父親一起創辦石雕廠,從事大型工藝石雕,其藝術石雕遍布全國大型主題公園。期間義務培養全村青年學習石雕工藝,在全村形成石雕產業群,並發動全村石雕工場建立起石材石雕行業協會,保護知識產權。在其帶動下,全村經濟迅速發展,被評為浙江省全麵小康示範村、浙江省文化示範村以及省科普示範村。
縉雲官店村,有著“石雕工藝第一村”的美譽,2010年人均收入近6800元,是全縣有名的富裕村,200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文化示範村稱號。這樣一個“經濟強村”和“文化名村”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浙江省第二屆“職教之星”———楊偉勇。
立誌創業學石雕
楊偉勇出生於縉雲官店村的一個石雕之家,父親是一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石雕藝術家。由於受家庭藝術熏陶,他自幼就對繪畫情有獨鍾,初中畢業後,他就讀於縉雲縣工藝美術學校。在學校期間,楊偉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殿堂,他盡情遨遊。一個偶然的機會,附近有座廟宇需要雕塑佛像,他們找到了楊偉勇。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楊偉勇勇敢地答應了下來,經過精雕細刻,他終於完成了石佛像作品,不但得到了廟裏僧人的讚賞,還賺到了四千多元錢。這不但給了他極大的信心,還在他稚嫩的心裏埋下了創業的誌向。
甘為人梯傳石藝
官店村是個石村之鄉,村裏也有好多石材加工作坊和一個加工廠,不過這些石材加工場都是粗放型的作坊,隻不過將毛石鋸成片,或鑿成塊石出售,賺些加工費,經濟效益不高。
楊偉勇畢業回鄉後,他一改家鄉石材企業經營方式,利用家鄉豐富的石資源,憑借自己精湛的技藝,專為他人雕刻墓碑或石欄杆上的花紋,走獸飛禽,因而,找楊偉勇雕刻的人紛至遝來,更有許多年輕人前來向他拜師學藝。凡遇到有人向他學藝,他總是來者不拒,甘為人梯。一時之間,村裏學石雕成風,雕刻的技藝也由先前的粗加工向深加工、細加工轉變。不久,村裏唯一的石雕廠由於改製而解散了,楊偉勇的父親回家辦起了自己的石雕廠。一石激起千層浪,廠裏原先幾位石雕師傅也紛紛效仿,各石雕廠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一間間石雕企業也不斷發展壯大,官店村運輸和餐飲也跟了上來,成為了官店村經濟快速騰飛的另一翼,全村自主創業蔚然成風。現在,村民精雕細鑿製作的石獅、石雕人物像、大型石雕壁畫工藝品已遠銷海外。
組織協會創大業
隨著村石雕企業的增多,楊偉勇牽頭組織了“官店石雕石材行業協會”,負責全麵協調各企業主及有關部門的關係,引導企業有序生產,把眼光投向一些大工程。他先後接進蕭山東方文化園、上海城隍廟黃金、新昌大佛寺臥佛、東陽橫店影視城等馳名海外景點的所有石雕工程。通過協會,以分散雕刻後集中的形式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不僅讓自己的聲名遠揚,而且也進一步打響了官店村石雕工藝的品牌。
目前雖然一些大工程的訂單不斷,但楊偉勇並沒有感到滿足,他現在又勇立潮頭,不斷開拓創新,把目光瞄準了石材市場。現在,楊偉勇的石材成為了最大的石雕材料供應源,客戶源源不斷,他的事業也蒸蒸日上。
乘風破浪會有時,如椽巨筆繪宏圖。正如楊偉勇所言,工作無止境,挑戰無極限。他正在用自己全部的青春力量譜寫著一曲高昂的創業之歌。
點評:楊偉勇的自主創業,真可謂一人創業,富了一村。他的創業有個顯著特點,善於利用家鄉資源和自己的優勢,進行產業創新,將藝術融入石材,既迎合了市場需求,又提高了石材的附加值,這可是一個創造市場的舉措。其二是他的經營智慧。一方麵,他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義務輔導同鄉青年提高石雕工藝。另一方麵,他發動大家搞藝術石雕,並組織起村石雕協會,既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又較好地保護知識產權,形成官店村一張金名片,從而形成品牌和集群效益。這實在是個高明的營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