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幼時曾經有許多夢,現在大都忘卻了,隻依稀記得那時最喜看才子佳人,英雄美人之類的故事,迷戀之餘,便在想象中憧憬著,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便知道了,現時生活中並沒有這麼浪漫;認識了二三千漢字之後,我迷上了《三國演義》,其後又迷上了毛主席和他的將帥們的故事,深為主席的自信、果敢、堅毅、熱情、豪邁、奔放所激蕩,我的從軍夢因此被激發了,我希望有一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氣吞萬裏如虎,但是,這個夢想現在已變得遙不可及……夢想一個接一個地破滅,想象力卻因做夢而逐步增長起來。當我的大學生涯行將結束之時,我的腦海裏突然迸出了一個念頭:既然自己這麼喜歡做夢,何不把所想之事寫出來呢?因此便有了這部小說。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對天仰歎,他們在歎什麼呢?緣由不可謂不多。不過肯定會有人在想:天上有什麼呢?戰國時代的屈原在《天問》中這麼寫道:“曰遂古之出,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其意是說,“請問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天地尚未形成之前,又從哪裏得以產生?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誰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蒙蒙這種現象,誰能識別將它認清?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為何而然?陰陽參合而生宇宙,哪是本體,哪是演變?天的體製傳為九重,有誰曾去環繞量度?這是多麼大的工程,是誰開始把它建築?”以上的這些文字隻是《天問》中開頭的一小段。在全詩中,作者想象之瑰麗,言語之精奇,令人歎為觀止。
在屈原之前和屈原之後,有許多人時常在對天仰歎,低頭遐思。他們希望有一天可以飛上天去;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和嫦娥仙子悄悄地約會;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天上的街市看看這世上沒有的珍奇……在這些yu望的驅使下,人們發明了飛機,製造了火箭,研製出了宇宙飛船……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想,他們的心中也許有這麼一個願望: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在宇宙中的某一個星球上找到宇宙中的知己——具有高等智慧的外星人。那麼,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呢?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一句話叫“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我們先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為什麼呢?據科學研究說,銀河係中有1000億顆發亮的恒星,而每一恒星附近常有好幾顆行星。在廣袤的宇宙裏又至少有一千億個不同的銀河係。從理論上講,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應不止一顆。據此也可以推論,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生存於其上的星球應該不隻地球一家,而是別有分店。
倘若外星人是存在的,那麼宇宙中肯定有一些外星人是具備星際遠航的能力的,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許到過我們的星球。但是,他們為什麼不肯以真麵目示人呢?也許隻有等我們人類也獲得了星際遠航的能力以後才可以,否則帶給我們人類的影響必定是負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