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破星痕》。
在這個片星空下,“我”總是感覺少點什麼?
好像生活不是很精彩,每天的瑣事伴隨著每一天的日子。
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原來生活就是不斷經曆一些瑣事。要想生活更精彩每天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天的瑣事。
瑣事就像細胞一樣,小小的但是它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等“我”不在把瑣事當成瑣事的時候,“我”開始思考生命。
什麼是生命?生命就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細胞與細胞間相聯係,就組成了一個生命。
在“我”的世界裏,生命是可以改變的,當細胞發生一些變化的時候,生命也就改變了。“我”覺得生命的差異就在於細胞的不同,不同的細胞就組成不同的生命,相同的細胞必然會產生相同的生命。
生物活在這片星空下就是要與環境掙紮,有時候激烈,有時候又想白開水一樣平凡。
“我”想,要在這片星空下生存就必須了解生命,了解生命就必須了解細胞,了解細胞就必須從外往裏麵探索細胞。
等了解了細胞“我”才發現,細胞是需要能量的,細胞的能量來自平時的攝取,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其他東西,比如空氣中的靈氣。
細胞中能量的運輸快慢也影響著生命。細胞中的能量運輸快,那麼生命的力量就強,如果運輸慢生命的力量就不強。所以為了獲得力量,必須把讓細胞的能量運輸快,要想能量運輸快,就必須縮短運輸路程和“交接”時間,所以細胞壁一定要靈活。
“我”以為當“我”了解到這裏的時候“我”已經完全明白了生命的本質,然而“我”又發現生命又不是“我”想象中那樣。
當“我”覺得生命快失去意義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生命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正是這些多樣性讓“我”知道生命是多姿多彩的。
與“我”生活在同一片天地的生物構成了“我”存在的環境,他們可以是“我”身邊隨時陪伴“我”的朋友與生物,也可以是“我”的敵人,也可以是與“我”無關的生物。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可以和其他生物共存,但是後來才發現大家為了生存,為了種族的延續“我”們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廝殺的敵人。
麵對這樣的精彩的世界,如果一直窩在這個狹小的星空,“我”不是白來世界走一遭了麼!所以在“我”的世界裏,“我”賦予了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一個精彩的世界。
看著這個孩子處於平時的瑣事中,“我”很心疼,他被拋棄過,他墮落過,他膽怯過,……然而後麵他卻慢慢的成長:痛,他不會哭;高興,他會笑。看著這些“我”很欣慰,等他成為強者的時候,“我”發現原來他不需要“我”擔心了,麵對敵人的廝殺,他可以一人對敵幾十,這些都是平時他努力的結果。
這些功勳都是他辛辛苦苦的結果。“我”沒有一點榮譽,因為在他的生命中“我”隻是看著。
看著他墮落後的成長,“我”異常興奮,因為他也和“我”一樣解讀生命,一樣從細胞開始了解,但是他和“我”不一樣,他開始從細胞的聯係做起,他想把細胞的潛力激化一部分,所以他選擇了一個職業,那就是木匠,在學做木匠的日子裏,他有一個可愛的木頭人陪伴他,但是他不知道他被木頭人騙了,木頭人每次都裝著很吃力的樣子,所以他以為木頭人也很辛苦。但是就算木頭人很辛苦他也不會幫木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