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2)

陵陽山,峰勢險峻,草木靈秀,乃是一坐奇山,當地人又稱之為“九子山”。九峰形似蓮花,方圓120萬公裏,總麵積334萬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3421米,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穀,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陵陽山山林密布,飛瀑奇岩,珍禽異獸,在所多有,景色幽險奇峻。

陵陽山上,九華山門曆史悠久,創派至今已有兩千餘年。據說開派祖師道宣真人本是一個江湖術士,半生潦倒,鬱鬱不得誌。在其七十歲那年,雲遊四方,路經陵陽山,一眼便看出此山鍾靈奇秀,聚天地靈氣,是一絕好之地。當下立刻登山,餐風飲露,修真煉道,未幾,竟於陵陽山深處一處密洞內,得到一本無名古卷,上載各般法門妙術,艱深枯澀,卻是妙用無窮,威力巨大。術士得此奇遇,潛心修習。忽忽二十年,小有所成,乃出,幾番江湖風雨,雖不能獨霸天下,倒也成了一方之雄。遂在陵陽山上,開宗立派,名曰:九華門。及至今日,九華門下弟子已近千人,高手如雲,聲威顯赫,並列為當世三大門派。而掌門陵雲真人,功參造化,超凡入聖,更是當世一等一的絕世人物。

修真共分為靈動、築基、凝丹、元嬰、離合、洞玄、分神,渡劫八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七層,第一二層為前期,三四層為中期,五六層為後期,第七層則被稱為大圓滿,隻要突破瓶頸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雖說仙道艱難,不過也是由淺入深,比如說靈動期前兩層的功法,都僅僅屬於入門,第一層資質好的兩月即可練成,資質差一點,三到五個月也能搞定,可惜,這都是指的是有靈根的人。靈根,是修真界的一種叫法,具體是指什麼東西,數萬年來也沒有確切的描述,隻知道擁有靈根,在修煉的速度上要遠遠快於沒有靈根的普通人,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普通資質的凡人也不是不能修真,隻是事倍功半……不,應該是付出十倍的努力,也不及人家一半的收獲。

修真,也就是逆天而行,而想要逆天,就要有莫大神通,這其中要經過種種艱苦磨礪,才能駕馭五行,吸收天地靈氣,煉化,最後為己所用。然修真不緊緊靠修煉就可以的,還要修心即是悟道道的過程性表現為道生萬物的過程,即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轉化為一,一轉化為二,二轉化為三,三轉化為萬物。在這一過程中,道循環往複,“周行而不殆”,它的運動周期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它逐漸的離開,離開得越來越遠,遠到一定程度又返回來。萬物又複歸於道。道的過程性是由隻能用混沌理論說明的各種關係構成的,因此,道也是關係。道永恒存在,運動不息,循環運行。“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從起點離開,越離越遠,達到一定限度,又返回來。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循環往複的運行,沒有衰敗的時候。總是從起點開始,最終又回到起點,形成一個園圈。這與太陽一天的視運動形成的園圈是很相似的,也與一個太陽年的周期類似,二者存在著同構性。東西南北的方位順序與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相認同。空間聯係著時間,時間聯係著空間,時空是統一的。從時間可以認識空間,從空間可以認識時間。道是一個複雜矛盾的統一,最大的矛盾莫過於陰與陽的矛盾,這類似於黑格爾的肯定與否定的矛盾。“萬物負陰而抱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與陽是道的功能和屬性,而道是二者的統一。與此相聯係的是“無”與“有”的矛盾,這二者是道的別名,道的化身。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有”,就沒有“無”。此外,還有一係列矛盾關係,諸如,難易、禍福、強弱、剛柔、美惡、善與不善等等。老子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辯證法大師。他的論述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道虛是道的狀態,它無形無象,無處不在,沒有邊際。它又無時不在,無始無終。它是最大的虛空,它產生出萬物,是萬物的宗主;裝載著萬物,永遠也裝不滿。它的作用無窮無盡,道虛的作用就是無的作用。它能化解萬物的矛盾,協調萬物的關係,與萬物混而為一。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象泛濫的江河,到處流淌,上下左右,四麵八方,都有道的存在。道無時不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永恒存在的。道的普遍性決定了它的巨大的包容性和蘊含性。“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見它的普遍性與無限性。“上善若水”,“水幾於道”。水是普遍存在的,當然道也是普遍存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