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兩萬五”與“寒窗十年苦”
學長滕敘兗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奔走於大江南北,穿梭在長城內外,伏案十數載,批改無數次,完成了謳歌我們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係列著作:《哈軍工傳》、《陳賡大將與哈軍工》、《劉居英畫傳》、《開國元勳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幹子女傳記》。這些著作一經麵世,立即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和認同,很快成為弘揚革命精神、繼承革命傳統的重要文獻。
《哈軍工傳》榮獲2007年第十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陳賡大將與哈軍工》被當代中國出版社作為2008年度重點推薦書籍。《開國元勳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幹子女傳記》(精選本)則被廣東省出版集團納入“紅色年輪·將帥”係列叢書。
滕敘兗並沒有停步。最近,他的新作《名將名師——哈軍工“兩老”傳記》順利完稿,付梓出版。
《名將名師——哈軍工“兩老”傳記》和《哈軍工傳》等書籍一樣,是一部記錄和描述我們母校——哈軍工光榮曆史的著作。
60年前,在朝鮮戰場炮火連天的艱難時刻,時任中國人民誌願軍代司令員的陳賡將軍奉調回國,受命創建一所特殊的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後簡稱“哈軍工”),並出任院長兼政委。然而,身經百戰的陳賡將軍並沒有創辦技術院校特別是綜合性高等技術院校的經驗。同時,他麵臨著一無校舍,二無教師,三無教材和設備的重重困難。而前線,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還是戰雲密布的台灣海峽,都亟待我國軍事現代化的進步。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防工業,正望眼欲穿,等待著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軍事科學技術人才、軍事工程幹部。辦好哈軍工,對於身經百戰的陳賡將軍來說,無疑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役。
在哈軍工的籌辦階段,陳賡院長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就是延聘專家、學者、教授。他深知沒有名師就不可能辦起一所名校,他多次進中南海麵見周總理,請求批準哈軍工調進一批知名的教授;他親自約見教育部領導,一個人一個人地去落實擬調入哈軍工的知名教授;他派出多名得力助手到全國許多著名高校,謙恭有禮,登門求援,請求放人。為了名師辦校,為了求賢,他敢於擔當、不避風險,甚至挺身而出,把在“三反”運動裏被錯判了死刑的留法炮兵專家從監獄裏解救出來——他刀下救人,把這位專家硬是要到了哈軍工。
陳賡院長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不拘一格求人才”、“勇於擔當用人才”的珍聞逸事已經載入史冊,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篇章。
在中央領導、中央各部門以及全國許多著名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哈軍工迅速調進一大批由歐美留學歸國且學貫中西、年富力強的著名教授、專家學者,一時名師雲集北國冰城鬆江畔,哈軍工終於有了自己強大堅實的以老教師為主體的名師團隊。
1952年12月初,陳賡院長住進哈爾濱市文廟街一間狹窄簡陋的小平房裏,在調兵遣將,全麵指揮建院工作的時候,他連續作了三場激動人心的“就職演講”,半年來,陳賡頭腦中反複醞釀的辦學大計方針基本考慮成熟,他的演講把其教育思想的雛形公布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