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浪漫與悲涼——蔣緯國夫人石靜宜和邱愛倫(4)(1 / 3)

邱愛倫漸漸長大,父母間的關係也有所緩和,父親脾氣不再暴躁,見邱愛倫的美麗一天勝過一天,父親也頗多感慨,感謝上帝賜給了他這麼一個“前世小情人”,於是傾盡所能地培養她,希望她能快樂地成長。

而邱愛倫的母親呢,當年憤然出走去了美國,如今已經安下家來,對女兒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更濃烈,於是不斷與前夫溝通,兩人終於和解。1950年,丘秉敏將邱愛倫的母親接回台灣,一家人終於再次團聚。此時的丘家家境殷實,在當地普通家庭還穿不上鞋的時候,他們家每周四已經可以聽到進口的交響樂唱片了,不僅如此,還要為此舉辦“音樂賞析會”;每周二下午,丘夫人還召集相熟的太太們開座談會,專門探討子女的教育問題。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邱愛倫,性格單純而沉靜,見識頗豐而極有涵養,對音樂和藝術更有著出色的鑒賞力。但是由於邱愛倫之前一直不在台灣,中文水平始終達不到學校要求,因此,大學的時候,她被家裏送往“靜宜英專”就讀。

到這個時候為止,邱愛倫和蔣緯國並沒有任何交集,但是因為一個宴會,她的一生掀起了巨大波瀾。

1953年,丘秉敏接到“中德文經協會”的邀請,要求會員們攜眷出席這次宴會。正好那天丘太太身體微恙,於是丘秉敏臨時決定讓女兒陪同出席。而兼管“中德文經協會”工作的蔣緯國自然也在會上。當時誰都不知道這次宴會,對於十九歲的邱愛倫來說意味著什麼。時間在這裏開始交彙,原本兩個毫無交集的人,在這一刻,命運開始交疊。

宴會上,邱愛倫五官精致輪廓立體,站在衣香鬢影的宴會中側身和人言笑晏晏的樣子,顯得古典而熱烈,有種致命的矛盾美。在場的來賓個個都對她關注頻頻,而蔣緯國更是對她“驚為天人”。這時的蔣緯國已經走出最開始的頹廢,恢複了熱情和活力,他相中目標便自然而然的情緒流露,上前與之攀談。在交談間,蔣緯國發現邱愛倫人品氣質俱是上佳,是個極有教養的女孩,不由得好感倍增。

待到後來兩人聊起了音樂,蔣緯國發現兩人對音樂的看法如此相似,不由得對邱愛倫有了紅顏知己的感覺,他那孤寂許久的內心在女孩年輕活力的麵孔和迷人的笑容中悄悄地熱烈起來,聊到興起便要請邱愛倫去喝咖啡。

邱愛倫早習慣於被眾星捧月,哪裏不知道這男人對自己有心思,雖然談得來,但是畢竟身份有別,便笑著拒絕了,不久便借故離開。

回家後邱愛倫便把在宴會上遇到蔣家二公子的事跟父親說了,父親聽後表情不愉,說道:“我們家世代從商,一向不與政客來往……”然而,一向獨立的邱愛倫自有分曉,也不等他把話說完,便表態道:“我又不是去台灣做大總統,您何必如此大動幹戈。”

越是得不到越是心癢難耐,蔣緯國邀請佳人未成功,反而激起他的好勝心,散會之後左思右想都是邱愛倫美麗的身影,一時間好像又回到毛頭小子遇上心愛的姑娘那般光景,不由得接連給邱愛倫寫了幾封情書,但都石沉大海沒有一絲回應。這下年近四十的蔣緯國真是食不知味坐立不安,整天琢磨著如何將佳人抱入懷中。

最後他寫信給戴安國,希望能幫他探探佳人的口風。

戴安國接到信想了想便去了邱家,可是邱父本來對這事就反感,甚至都沒怎麼招呼便直接找女兒出來應對,自己退到一邊去了。

戴安國態度誠懇地說明了來意,告訴邱愛倫,蔣緯國對她一番癡情。邱愛倫卻因為兩人隻是初識並無深交,雖有好感但是並不知道蔣緯國人品如何,也不敢貿然答應,另外出於對蔣緯國的年齡背景考慮,也覺得不太適合,於是便對戴安國說:“戴將軍,請您轉告我對蔣公子的歉意,我因正在學畫,無暇分心回信,請他諒解。”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戴安國知道邱愛倫定是不太情願。不過又見她並沒將話完全說死,可見她對蔣緯國印象頗佳,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