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丁肇中剛滿兩個月,小家夥長得很可愛,虎頭虎腦,白白胖胖。王雋英收拾好行裝,準備回國。她告別了老師、同學,抱著才兩個多月的小肇中,踏上了開往中國的輪船。輪船行駛在太平洋的海麵上,把海平麵犁開了一條壕溝,海水分成兩列水浪,泛著浪花向船後跑去。海上突然起了狂風,海輪在狂風中顛簸著,王雋英摟著小肇中,嘔吐起來。而小肇中卻手舞足蹈,仿佛他生來就不怕狂風巨浪的襲擊。風暴過後,王雋英抱著丁肇中來到甲板上,放眼望去,大海澄碧,天藍如洗,潔白的海鷗不知是從哪兒鑽了出來,在海天間勇敢地飛翔著、歡叫著。王雋英回想起她和丁觀海在美國留學的日日夜夜,他們為學習科學知識幾乎放棄了休息日、節假日,終於拿到了碩士文憑,現在祖國不知什麼樣子了,我們的所學能為祖國派上用場嗎?希望能有好的環境,讓我們把在美國學到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中國的青年;丁肇中也可以在和平的環境裏健康地成長,他可以上小學、中學、大學,也出國留學,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看了懷裏的嬰兒一眼,小肇中已經入睡了,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海上又起了狂風,輪船又顛簸起來,王雋英抱著丁肇中走回船艙。

4.回國

1936年4月底,王雋英乘坐的海輪經過一個月的跨洋航行,終於駛進了中國的內海,這位傑出的中華女兒,闊別祖國四年,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她登上岸後,又乘車經過幾天的顛簸,身上落滿了黃塵,終於來到河南焦作工學院,與丁觀海團聚。夫妻二人享受了久別重逢後的喜悅,一家三口在焦作平靜地生活了三個月。

丁肇中的祖母長期生活在山東日照市,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樸實的女性,有著中國婦女柔韌敦美的傳統美德。她過去長期支持丈夫讀書,從事革命活動,後來又支持兒子、媳婦(初為義女)出國留學,她自己則一人留在家鄉過著清苦的日子,獨立支持著這個家庭。她寧願把沉重的負擔留給自己,支持家人去從事各自的事業。她的開明、賢慧、能幹受到鄉裏的普遍好評。

兒子、媳婦、孫子回到國內以後,她是多麼想見到自己沒見過麵的孫子啊,多麼想讓祖孫三代團聚在一起啊!她寫了一封信寄到焦作工學院。丁觀海接到信後,知道老人非常想念孫子,於是,他和妻子商量,回家鄉和母親團聚。這樣,他們於1936年7月離開了焦作工學院,幾經周折,先到青島,再轉回老家日照市,終於回到了老母親的身邊。

母親見到兒子、媳婦和孫子後,高興得話都說不出來,她搶過孫子,緊緊地抱在懷裏,親著,愛撫著,似乎要把老一代全部的愛都傾注到孫子的身上。

全家團聚以後,老太太的精神變得愉快了,話也多了,身體也更硬朗了。她白天抱著小肇中去鄰居家串門,晚上讓小肇中在她溫暖的懷抱裏靜靜地入睡。閑暇時光,她眼睛不離開肇中身上,臉上漾溢著慈祥的微笑。丁肇中在山東日照市老家這一年的時光,是他最幸福的日子,他沐浴在祖母、父母愛的陽光裏。老太太細心照料孫子,減輕了丁觀海夫婦的負擔。丁肇中後來形成的堅強的性格、樸實的作風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從他祖母那裏繼承下來的。當丁肇中成名以後,父親丁觀海常對人說:“肇中能有今天的成就,受他的祖母影響最大。”

後來父親丁觀海一個人受聘到青島大學教書。青島距日照市有一百多公裏的路程,由於當時交通不便,他隻在暑假回日照市看望母親和妻子、兒子。

丁肇中在他祖母身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沒持續多久。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