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皇後之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除“三公”,恢複漢初的丞相職位,他自己當了丞相,把朝中權利都集中到自己手裏。又示意左右為他歌功頌德,提議為他晉爵國公。獻帝無奈,隻好封曹操為魏國公,兼加九錫。
就在曹操當上魏國公時,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被人告發出來了。在董貴妃被曹操處死之後,伏皇後擔心自己落得和董貴妃同樣的下場,便給其父伏完寫信,信中曆數曹操罪惡,要伏完想法殺掉曹操。伏完收信後始終未敢行動,沒想到在伏完死後的第五年,伏家的一個仆人將伏皇後給伏完的信交給了曹操。曹操看過信後,立即到宮中脅迫獻帝廢掉伏皇後。獻帝不忍心,曹操就把早已擬好的詔書拿出要獻帝蓋璽。
詔書送到宮中,伏皇後不得不交出皇後的印璽。正當伏皇後欲離開皇宮時,曹操派華歆帶著一群兵士殺氣騰騰地進入宮來。伏皇後嚇得鑽進夾壁牆,華歆揪著她的頭發把她拖到了殿外,正在殿外的獻帝見此情景悲痛得淚如雨下。伏皇後連聲呼喊獻帝救命,獻帝哭著說:“我也不知會死在哪一天啊!”華歆不管這些,當即把伏皇後和兩個孩子毒死,接著又將伏家滿門抄斬。
伏皇後死後,曹操又脅迫獻帝將自己的女兒曹貴人冊封為皇後,獻帝不敢不從。曹操把自己淩駕於獻帝之上,但他並不廢除獻帝,不做將自己放在爐火上烤的蠢事,他想和周文王一樣,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自己的兒子去完成。
(二)曹魏代漢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當了魏王。漢獻帝下詔封他為丞相。
亳州城裏仿佛迎來了盛大的節日。剛剛繼位為魏王的曹丕率軍隊回到家鄉,在城東大饗六軍及譙城的父老鄉親。鄉親們隻要願意去,即為座上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席間還設伎樂百戲,並立壇於故宅,建大饗堂,壇前樹碑,碑題曰:“大饗之碑”,此碑由鍾繇篆額,曹植撰文,梁鵠書寫,被當時的文人墨客稱為“三絕碑”。曹丕手擎金爵,一桌又一桌地為年高德劭的鄉親們敬酒,他說:“各位父老可曾記得,四十五年前,一場強烈的塵暴席卷譙縣大地,房屋被摧毀,樹木被拔起,狂風旋著沙石直上青天,狀似黃龍,在空中久久不散。大家都驚駭不已,太史令單卻推斷沛國以後會有帝王出現,黃龍就是帝王的征兆。不想,單大夫的預言今天果然印證了。這不光是我們曹氏父子的榮耀,更是咱譙城百姓的光榮啊。”全場頓時山呼萬歲。
三個月後的許昌,漢獻帝的宮殿裏,一場內容相同、形式不一的活動也在進行。華歆等一班文武,入見獻帝,華歆奏道:“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不過如此。剛才群臣召開了會議,一致認為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於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而陛下則可以安享清閑之福,祖宗幸甚。”獻帝大驚失色,半晌無語,少頃痛哭道:“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代相傳,已經四百年了。我雖然無才,但也沒有過失,更無罪惡,怎麼忍心將祖宗之業等閑棄了?”王朗奏道:“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誰見過不亡之國,不敗之家?漢室相傳四百年,延到陛下這一代,氣數已盡,應該及早退避,遲了就會發生變故。”在此形勢下,獻帝不禁放聲大哭。出門觀看,階下披甲持戈者數百人,皆是魏兵,漢獻帝自思:與其讓別人推翻,不如主動讓出皇位,保住性命。於是哭著對群臣說:“我願意將天下禪讓給魏王,幸留殘喘,以終天年。”於是頒發一道詔書,禪位於曹丕。
漢獻帝連下三道詔書,說:“我在位多年,沒有什麼功德。現在天意民心都向著曹氏,我情願把皇位讓給魏王。”曹丕怕別人說他是篡位,仍故意推辭。大臣們猜透了他的心事,就想了個辦法,讓獻帝造了個授禪台,選了個黃道吉日,舉行隆重的禪讓儀式,這樣曹丕也就不再推辭了。在大臣們的歡呼聲中,漢獻帝體麵地下了台,曹丕興高采烈地登基做了皇帝。
曹丕稱帝後,封退位的獻帝劉協為山陽公,曹皇後為山陽公夫人,勒令搬出宮去,但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保留漢朝祭祀以及廟號等特權,算是另眼看待了。另外還給了獻帝一塊封地,作為養老之用。14年之後,即魏青龍二年(234年),獻帝去世,終年54歲。魏明帝曹叡以漢天子禮儀將其葬於禪陵,諡號為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