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吳軍征戰
十萬精兵強將整裝待發。伍子胥始終不同意吳王出征,二人相持不下,最後伍子胥不得不死諫姑蘇台。
吳王震怒,他對伍子胥早就沒有耐心,於是,將魚腸劍丟在他麵前,賜其自刎。
伍子胥拾起魚腸劍,心中百感交集。當年他授計夫差,正是用這把魚腸劍,殺死了公子王僚,夫差才得以登上王位,而今自己卻要死在此劍之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伍子胥瞬間感慨良多。他並不是怕死,隻是這樣死得毫無意義,他的死並不能阻止吳國走向滅亡。
伍子胥緩緩地抬起頭,憤怒而又堅定地望著吳王:“子胥死後,請大王將我的頭顱懸於國之南門,讓我看到越兵破吳的那一天!”
熱血飛濺,勢如飛虹。
吳王冷冷地看著伍子胥死不瞑目的屍體,幽幽地說,“你都死了,又怎麼能看得見?”
最終,吳王還是命人將伍子胥的頭顱懸於姑蘇城的南門之上。
風幾乎要將天上的雲全部吹散了。
秋日裏的天空,總是這樣淩厲又高遠。風仿佛吹了整個世紀,吹得什麼都沒有剩下。隻有道道白光,從天空僵硬地射下來。
巨大的廣場上,旌旗招展,駿馬馳騁,戰將如神。吳王寒眸微眯凝視著台下一切,臉上沒有一絲表情,一身寒冷的戎裝,在光芒的照耀下,金屬的強硬光澤混著他那與生俱來的萬丈淩雲之氣,甜蜜安逸的生活並沒有磨去他萬夫不擋的威風。
他像神一樣,居高臨下地站在姑蘇台上點將,定於次日出兵北伐。
誓師完畢,安排妥當的吳王,回到館娃宮與西施道別。此番出征即便是馬到成功,也需三五十日才能回來。
江山和美人,英雄可以兼得,卻難以兼顧。
日夜陪伴在吳王身邊的西施已經得知吳王即將出征,同時她也深深地預感到,吳王這一去,就是與自己的永別。
可是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令人振奮和期待。
內心竟然像是森林深處的安靜湖泊,沒有一絲的漣漪,即使刮過狂暴的旋風,水麵依然如鏡般平滑。鏡麵上倒映著曾經絢麗的年華和贈予這些年華的那個人。
西施抬起頭,隻見夕陽的餘暉籠罩在整個館娃宮,影影綽綽的黑色樹木映襯在橙紅色的天幕下,華麗卻恐怖。一陣清涼幹爽的秋風吹過,紛飛零落的楓葉突然讓人覺得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滄桑與悲涼。
西施開始覺得吳王很可悲。對他一網情深的女人被他拋至腦後,而他卻挖心掏肺地對待一個早就心有所屬的女人,並且為這個女人付出了來之不易的一切。
一場注定沒有結果的愛情。一場注定要消亡的愛情。
西施也不明白吳王於她,究竟是愛情,還是僅僅為了滿足他大男人的征服欲。
可是,再偉大的男人也是征服不了一切的。
轉過身,西施看到了吳王。夕陽最後的光芒全都集中到了他臉上,強烈的光芒使人不得不微微眯上眼睛。明亮的陽光淡化了他五官的輪廓,唯獨那一雙深不見底的眼睛燦若明星。
暮色四合。黑夜如期而至。
西施投入地為吳王舞蹈著。踏著輕盈舒緩的舞步,裙擺輕揚,長發飄散,旋轉間,風生水起。碎鑽一樣的星空旋轉成一片光海,墜落,淹沒。
月光照著她華麗的長袍,長袍在月亮的冷色光芒下泛出華麗的色澤。
吳王沒有說話,脈脈地望著眼前這個傾國傾城的女人。
西施被他的深情目光釘住了腳步。月色真的很美好,可是吸引人的不是那如水的月光,而是月光中落寞孤單的身影。
俊朗清逸的麵龐,記憶中明亮如星的眼睛被睫毛遮住,讓人無法通過這道窗戶看清他心中的波瀾。
“大王,還記得您第一次帶我來這裏,我為您用柳葉吹的那支曲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