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是一座曆史古城,坐落在黃河的南岸,是通往古都開封的咽喉要道,在它東北約二十多公裏處是西漢時期濟陽縣縣治所在地。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十二月初六的夜裏,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就降生在這裏的一座廢棄的行宮之中。
劉秀的父親劉欽當時任濟陽縣縣令,劉秀降生前,因為縣衙門的房屋比較潮濕,而附近又恰好有一座過去漢武帝外出巡幸時修建的行宮,長期封閉不用,劉欽就命令人去打掃一番,把即將臨盆的夫人移到了那裏待產。曾有傳說,劉秀出生時,有紅光照室。而且當年在濟陽縣界內,有嘉禾生,一莖九穗,也由此被名為秀,字茂。因為劉秀排行第三,又字文叔。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他的先世原居住在偏遠的零陵郡冷道縣(今廣西寧遠東),後遷居南陽蔡陽白水鄉(今湖北棗陽南)。他的家族,是西漢皇族中一支比較卑微的旁支,到西漢後期已經變成了一般的官僚地主,而到他這一代,更成為普通的“白衣”(即平民)了,他們為什麼破落到這般地步呢?事情還得從漢景帝時期講起。
漢景帝兒子長沙定王劉發,是劉秀的先祖。而劉發在漢景帝的13個兒子中,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因為他的生母,原是漢景帝程姬的侍者。有一次,漢景帝在晚上召幸程姬,程姬因為身體上的原因,她讓侍候她的侍者唐兒裝飾打扮一番,代替她去。結果,這天晚上,侍者唐兒懷孕了,後來生下劉發。由於唐兒的地位低賤,盡管劉發後來還是被封為長沙王,但是,所封之地“卑濕國貧”,曆來是安置不被重視的王子公孫的地方。景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又把武陵(今湖南漵浦南)、零陵(今廣西全州縣西南)、桂陽(今湖南彬州市)增封給他。劉發死後,由其嫡子戴王劉庸繼承王爵。這支長沙定王的正宗,到王莽時已經絕嗣了。
劉秀是來自長沙定王劉發的別子——劉買,漢武帝時實行推恩令,“諸侯得分封子帝”,劉買被封在舂陵鄉,為舂陵侯。舂陵鄉本在零陵郡冷道縣,那裏“地勢下濕,山林毒氣”。劉買的孫子考侯劉仁在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上書,表示願意減戶(時封476戶)請求內徙南陽郡蔡陽白水鄉。元帝允準,“猶以舂陵為國名”。於是,劉仁偕同從弟劉回及整個宗族來到這裏,從此定居下來,這裏,就成了劉秀的故鄉。
劉秀的曾祖父劉外,是劉買的別子,隻任過鬱林太守,父親劉回,曾任巨鹿都尉。劉秀9歲那年,父親劉欽和母親不幸相繼去世,他被寄養在叔父劉良的家中。直到後來策謀起義時,他和哥哥們始終沒有能夠得到一官半職。可見,劉秀的家世,是一代不如一代,逐漸敗落下來,最後甚至連官僚家庭的地位也喪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