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輩子和文字打交道,編、采、論各種體裁的東西也做過不少,但為作品作跋,還是第一次。因為生性閑散,又長年為文字所累,退休以後就不願再動筆了。然而,這一次奉命寫作,是無法推托了。因為作者和我,不僅是四十年前的大學同窗,更是半生相濡以沫、“慢慢一起變老”的同伴,所以不得不勉為其難。當然,這也是我所願意做的一件事。
這裏所說的“伊”,不是“她”,也不是“他”,而是“它”,是這本書。用這句話形容作者的勞作是再恰切不過了。
所謂的慢慢變老是說一個過程。我們都曾年輕過,充滿活力,充滿理想,也擁有美麗和健康。寫一本書,為後人留下點什麼是她的追求。隱藏著這個理想一直走到了晚年。還好,終於有可以寫書的一天了。
這部作品,從立意到構思,再到完成寫作,曆時數年,可謂作者的嘔心之作,我是它的見證人。
由於作者和我都是學文學的,長期以來,耳濡目染,精研細讀,接觸了古今中外大量文人學士的作品。不僅是他們那些精美的作品滋養了我們的心靈,陶冶了我們的性情,而且,他們的人生奮鬥曆程、品格修養,尤為我們所景仰。為此,作者萌發了把這些事跡彙總成文的心願,一來可以從中吸取營養,勉勵自己,二來也可以激勵後人。實現這個願望的契機出現了,在作一個課題的時候,她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資料,於是,她決心把這些散落在曆史角落中的有趣資料收集撰述出來,為讀者提供一些古代文人生活和創作的故事,以便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
說起文學家就不能不先提到古代那些偉大的作家。從先秦時代起曆經漢唐以至宋元明清各代,可以說,在我們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數文學家留下的經典作品,就是這長河中一道道最亮麗的五彩斑斕的光環。是這些耀眼的光環,為我們五千年的曆史增添了豐富的內涵。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這些文學巨匠的辛勤耕耘與收獲的累累碩果,我們的曆史將會多麼蒼白和沒有生氣。
當然,要完成這樣一部既要較為完美又要較為通俗易懂、既要有一定學術含量又要生動有趣的著作,是有一定困難的。首先,“古代文學家”這個命題範圍就顯其大,不僅幾千年來我們的文學家燦若星河,他們的作品也浩如煙海,而要把對他們的人生經曆及其作品的評介綜合成篇的確是作者想做而又難做的事情。為此,她跑書店,蹲圖書館,上網搜尋,向私人借閱。爬羅剔塊,絞盡腦汁,各種版本檢閱對照,取長補短,去粗取精,分析研究,最後用合適的語言將它們表述出來。可以說廢寢忘食,殫精竭慮,曆經數載,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作為老伴,也不得不為之動容,為之歎息。
現在,這部作品終於要和讀者見麵了,雖然它還不很成熟,不很完善,但在我這個同行看來,也總算差強人意的。在當今所謂“暢銷書”充斥市場,甚囂塵上的情勢下,中央編譯出版社編輯諸君獨具慧眼,推出此書,是令人佩服與尊敬的。
朱定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