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二十世紀誰是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無疑,宋美齡是當之無愧的,但是,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苦難,和宋美齡本身的客觀遭遇,卻把她塑造成獨具“美麗與哀愁”的人物,而長壽,卻延長了這種“美麗與哀愁”的過程。試觀,二次大戰前後浮現的世界偉人,富蘭克林·羅斯福、邱吉爾、戴高樂、史達林、墨索裏尼、希特勒……都早已過世,他們的妻子,也都不在人世,唯獨宋美齡,出生於十九世紀,縱橫於二十世紀,眼看她的生命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她成為世所罕見的跨世紀人物。
從微觀的角度看,宋美齡對她的丈夫蔣中正先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蔣介石是留日的,這位影響近代中國至深至巨的曆史人物,最喜愛中國的陽明理學,然而,留日時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卻在他的心中揚起巨大的波濤,中國的陽明哲學以及曾國藩的思想、日本武士道精神,讓蔣介石成為一個道貌岸然、沉穩內斂的東方紳士。
和宋美齡女士的婚姻,其實是蔣介石生命的另一個轉折點。
宋美齡的父親,是美國南方美以美教會基本教義派一位著名的中國牧師,美國南方教會原本就是美國比較保守的一個支派,在他們的觀念裏麵,世界上隻有光明與黑暗兩個極端,沒有中間地帶的存在。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之前,宋美齡母親有個條件,就是希望蔣介石日後能夠成為基督徒。蔣介石答應了這個條件,從此,蔣介石受到宋母和宋美齡的影響,在北伐以後,亦成為一位虔誠的美以美教派的基督徒。
儒家陽明哲學、武士道加上美以美教派的基督徒,糅雜成蔣介石北伐以後,一直到他晚年的意識形態主流,至此,宋美齡正式“參加”了蔣介石的生命。
許多人認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結合,是一種政治婚姻,其實,這隻武斷地看到了蔣宋的一個麵向,而忽略了其他的麵向。稍微對宋美齡有點了解的人都明了,宋美齡早年是一個強烈的英雄崇拜者,在眾多追求者當中,她會挑選蔣介石作為她終身伴侶,是有她主觀上的因素的,而對蔣介石能夠統兵以勢如破竹之勢,北伐到上海、南京,宋美齡在心中自是有一份仰慕之情。然而,議者和當時的輿論所以批評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姻,主要亦是由於蔣介石多次的婚姻記錄的關係;再者,認為蔣介石是想覬覦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黨內的領袖地位,所以,才娶孫中山妻子宋慶齡的妹妹宋美齡為夫人,而非基於男女感情。
但是,盡管諸如此類的批評接踵而至,蔣宋之間的婚姻,還是經得起外界質疑的考驗的。而且,爾後的事實證明,蔣宋聯姻,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意想之外的正麵意義。
無疑,蔣介石除了略讀中國古書,對國際事務的了解是極其欠缺的,這一點,就當時中國與國際社會日益加強接觸的客觀環境來講,蔣介石若是沒有宋美齡及時的輔佐,他是很難在日漸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有所作為的。
宋美齡豐富的國際知識,特別是早年在美國成長求學的淵源,使得蔣介石自從1928年以後,明顯地拉近了與美國的關係。
當然,從好的一方麵來說,中國和美國關係的加強,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可是,從壞的一方麵來講,中國和美國的逐步接近,卻激怒了少數對中國有野心的國家——日本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和宋美齡結婚以後,日本深知蔣介石領導的政府有明顯跡象顯示,正和美國拉近彼此的關係,而他的夫人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證。1928年的“五三慘案”是日本帝國主義對蔣介石領導的軍隊一次試探性的攻擊,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則是日本畏懼中國和美國進一步加強關係,唯恐美國影響日本在中國利益,因而做出的一次軍事冒險。
在當年日本軍閥的眼中,宋美齡背後的家族與其說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不如說是親美華人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抗戰,把宋美齡帶進一個新的生命巔峰。1943年,當她以治病為由到美國訪問時,她接受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演講邀請,宋美齡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美國國會殿堂演講的外國“第一夫人”,當這個全世界傳播媒體最發達的國家,把宋美齡在國會演說的影像,傳到每一位美國人民眼中時,美國人看呆了,她是如此麗質出眾、言談這般文雅,美國民眾發現,這位中國“第一夫人”脫口而出的英文使用的詞藻,甚至比他們還要典雅生動,而且舉止落落大方,十足大國風範。那時,日本已經發動了珍珠港事件,美國人對日本恨之入骨,當他們從宋美齡在美國各地講述的內容中,得知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英勇事跡,無不興起對中國人民慘烈犧牲的強烈同情,從而更對宋美齡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