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雨春秋——生活素描 鍾如川(1 / 2)

在天南和地北,求知的欲望,把我們在各個不同的中學裏,帶到了同濟,當我們正式的上了大學第一課的時候,彼此的深心裏都有無言的愉快。然而現在呢?快過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懷念著往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因為在這不長不短的歲月中,我們曾堅決的向反動派鬥爭,也曾經含淚的開過惜別會,我們長期的朝夕相處在一起互相切磋砥礪。這有歌有泣的日子,在我們生命過程中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我們是姊妹兄弟——一年級

到過理學院的人,都會覺得它實在是幽靜得可愛,尤其在早晨草坪上,綠樹下,花圃中,隨處都可看到許許多多的同學,在做早操,在念德文,在黃昏三三兩兩的散步更刻畫出了我們生活的輕快。晚上我們集體的在自己的教室裏,整理著筆記,看書,做Ubung。日子天天的過去,我們也就由陌生而熟悉而進入友誼。

在曆次的“反饑餓,反迫害”學生運動中,我們更曾引吭高歌,“我們是姊妹親兄弟……”“教授食不飽,學生餓肚皮……”“跌倒算什麼……”就在這多事之秋的日子,我們也深切地體味出所謂生活的真麵目。不久生物係也分了家,明年陳邦傑教授掌植物係,對同學學習情緒上鼓勵煞費苦心。當時他所放映的各種植物幻燈,到現在也還永藏在我們的腦海。

天亮前後——二年級

歌聲不輟,好僥幸的度過了三個學期,在快接近寒假時候,刺骨的冷風隨著冬天來到,那時淮海戰役正酣,校方宣布了疏放令。共同的要求下,在一個晚上,每個同學都帶著依依的心情,拖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那燈光黯淡的會場——惜別晚會。在不同的臉孔上,可以可看出每一個人的憤恨和感慨,我們隻有把希望寄托於明天。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在第四學期開學的時候,部分的同學又從自己快樂的家園帶著微笑回來了,當時雖然環境是這樣的不安,但我們為了要充實自己,也不顧時局的動蕩,把握時間往書本中,實驗室裏鑽。但好事多磨,當期中考也考過了,在4月中旬,解教大軍直指上海,那時上海已進入了混亂狀態。27那天的上午,院方向我們宣布了一個緊急命令:“……限下午三點鍾前要離開理學院,往市區搬……”我們就這樣狼狽的拿了一些行李走上了其美路,我們沒有目的,經過了重重的轉折,在下午的四五點鍾才搬到黃浦江邊的禮查大樓,我們曾疲倦的睡在地板上,晚上外麵的微雨,從破爛的玻璃窗飄在我們的被窩上,白天我們把行李疊在一邊,好像是擺地攤的,真是淒風苦雨無限情懷,那時外灘公園,便成了我們的大教室。我們在那裏看書運動,有時候我們也三三兩兩的爬上百老彙的最高層去觀戰,那時外麵的混亂情形真不堪形容……物價時刻漲,隔了一個晚上,也許你口袋裏的鈔票會打了二個對折。這就是天亮前的狀況。5月25日上海解放了,在熱烈的歡呼的聲中我們回到了理學院,很快的複了課,我們的學習又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