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清朝篇(19)(1 / 2)

1898年6月,在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的強烈要求下,光緒終於下定決心,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正式變法。光緒皇帝頂著慈禧太後等後黨的壓力,打破清朝皇帝不得召見小臣的“祖宗家法”,特旨召見了康有為。召見前,康有為碰見了榮祿,並告誡這位著名的守舊大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召見中,光緒帝頗有興致地聽康有為闡述自己的變法救國主張,並頻頻表示讚同。召見談話非常投機,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召見後,光緒欲重用康有為,終因舊守勢力太大,隻好委他一個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的小職位,準予專折奏事。百日維新的日子裏,康有為充分利用光緒帝給予的專折奏事特權,給皇上提出了許多維新變法主張。他幾乎是每兩三天就寫一件條陳。如果說以前的上清帝書主要是產生社會影響的話,而這時期的奏折則主要是直接影響皇上。

這期間康有為上奏的主要內容為:政治上,尊孔教為國教,選才議政,許民上書,裁冗官,斷發易服改元,開懋勤殿議製度,開製度局等,希望朝廷能破格錄用維新變法人才,建立變法機構;經濟上,勸勵工藝,獎募創新,立商政,開農學堂、地質局,築鐵路,廢漕運,裁厘金等,要求保護工商業,發展新式農業。軍事上,停弓刀石武試,裁綠營,放旗兵,廣設武備學堂,廣購西方新式武器,大練海陸新軍以強中國;文化教育上,廢八股折試帖楷法取士,辦學校,譯新書,培養新人才。此外,康有為編纂了一批列國變政考,介紹各國變法情況,總結曆史經驗,以供光緒帝在維新變法中參考。康有為還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力圖將自己提出的變法主張,變成一場全民運動。

公元1895年8月,康有為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份維新報刊——《萬國公報》,雙日刊,由康門大弟子梁啟超等人任編輯。該報主要宣傳學習西方興辦鐵路、礦務、郵政、鑄銀、學校、報館、練兵、勸工、通商、務農等使國家富強的變法措施,著重闡發康有為的變法思想。該報屬免費贈送,每期三千份。開始時,由康有為獨自負擔辦報費用,有時他不得不靠典當衣服來維持報紙的發行。後來該報得到一些官僚的資助。這份報紙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辦報同時,康有為還感到需要建立一個組織來推進變法。故經過數月的醞釀,並爭取到翁同龢等人的支持,決定在京師建立強學會。1895年9月,強學會在北京成立。康有為撰寫《強學會序》,闡明成立強學會的宗旨:變法圖強,挽救國家危亡。“普魯士有強國之會,遂報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維新。蓋學以講求而成,人才以摩厲而出。合眾人之才力,則圖書易庀;合眾人之心思,則聞見易通。”據梁啟超介紹,此會所辦之事有五:一譯東西文書籍,二刊布新報,三開大圖書館,四設博物儀器院,五建立政治學校。強學會從成立到解散,不過四五個月時間,為了適應維新變法的需要,康有為決心“續強學會之舊”,建立新的組織。1898年春,康有為聯絡各省旅京官紳及應試公車,在粵東新館成立保國會。康有為撰寫《保國會序》和《保國會章程》。當以西太後為首的保守勢力要扼殺維新變法運動時,康有為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拚死挽救這場運動。1898年9月上旬,京師盛傳將有宮闈之變。康有為上奏光緒帝,請仿照日本設立參謀本部,“選天下虎黑之士、不二心之臣於左右,上親援甲胄而統之。”9月16日晚,康有為曾同畢永年談發動政變,以拯救變法運動的設想。鑒於變法失敗已成定局,缺乏實力的光緒帝特於9月19日發布諭旨,催康有為離京前往上海督辦官報,不得遷延觀望。同時,又讓林旭帶出密旨給康有為,康有為接到密詔後,“跪誦痛哭激昂”。他馬上找來譚嗣同、梁啟超等人,共同經劃救上之策,並且決定由譚嗣同遊說袁世凱出兵勤王。當得知袁不能舉兵挾上清君側時,康有為又想利用大刀王五和湖南會黨發難。隨即他又去拜訪李提摩太,求見伊藤博文,希望通過列強來阻止西太後廢立光緒帝,扼殺維新變法。但是都沒有成功。無奈,康有為隻好於9月20日淩晨出京,前往塘沽乘船逃走。21日,京師發生政變,光緒帝被囚禁,六君子遇難,西太後下令通緝康有為。康有為曆盡艱辛,先逃往香港,後又流亡日本,終於逃脫了清廷的追捕。

流亡海外繼續保皇

在日本,康有為與梁啟超等人一起,繼續從事營救光緒帝、拯救維新事業的活動。當時,革命黨領袖孫中山、陳少白等人也在日本,並且打算同康、梁合作,共同推翻清朝。但康有為自認為受過光緒“衣帶密詔”,地位畢竟與孫中山等人不同,加之在政治觀點上也存在極大差異。康有為認為,隻要推翻後黨,救出光緒,中國就有希望,故他對陳少白明確表示,他不反對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