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習慣心理篇(6)(1 / 3)

有一位老教師,年屆九十,現離休在家。他從事語文教學半個多世紀,桃李滿天下,一些早年畢業的學生已經是大學教授或科學家。一次,相繼退休的幾個老學生相約去探望老教師,隻見老教師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腰板硬朗,思維清晰,談起話來還是像以前一樣,富有哲理,邏輯性強,令幾人暗暗稱奇。

於是一位學生問起他的養生之道,眾人猜想無非是經常運動、加強營養、藥物滋補之類,誰知老教師出語驚人,說他的健康長壽在於性情的豁達。

老教師的一生是曆盡坎坷的。他經曆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的曆次政治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學生時代是學生運動的積極參與者;解放以後當過優秀教師、人大代表;“文革”期間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飽受皮肉之苦,還有那使人難以忍受的人格汙辱,但他卻挺過來了。後來被下放到農村,住在一個四壁透風的小黑屋裏,冬季嚴寒難耐,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他也適應了下來。這些都得益於他性格的豁達。

關於豁達,老教師給學生們講到了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一次,羅斯福家中失盜,被偷去很多東西,他的朋友得知之後,寫信安慰他。羅斯福是性格豁達的人,給朋友回信說:“謝謝您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靜,感謝上帝。

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這些理由是他心情平靜的原因,也表現了他豁達的性格。

豁達是一種襟懷氣度,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使人達觀、寬容、灑脫和睿智,直至虛懷若穀。

豁達與寬容比肩。它們共同演繹出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的美妙境界,以豁達與寬容之心去體驗,萬事即豁達開明。寬容讓人產生一種存乎天地、達於心性之間的浩然正氣。在世事瑕瑜互見之間,敞開心扉、兼容並蓄、留有餘地,接納生活給予我們的種種磨礪和考驗,在磨難之中,就能保持一份坦蕩和真誠。

豁達是失意後的坦然

豁達是平淡中的自信,豁達是失意後的坦然,豁達是挫折後的不屈,豁達是困苦艱難中的從容。歲月如梭,生活中總會有種種挫折和磨難,但是,隻要心中充滿了陽光,流汗淌淚的日子也會燦爛生花,種種苦澀就會化為唇邊雲淡風輕的一抹微笑。

在一個山村,有一對殘疾夫婦,女人雙腿癱瘓,男人雙目失明。春天,男人背著女人到山坡播下一粒粒種子;夏天,男人背著女人在莊稼叢中鋤草施肥;秋天,男人背著女人在忙碌地收獲著豐收的果實……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觀察生活,男人用雙腿丈量生活。時光如梭,卻始終未衝刷掉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幸福。

當有人問他們為什麼幸福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反問:“我們為什麼不幸福呢?”男人說:“我雖然雙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見呀!”女人說:“我雖然雙腿癱瘓,但他的雙腿能走呀!”

這是一種多麼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與胸懷!

擁有了這種胸懷,心靈如同有了源頭活水,時時滋潤靈動的眼睛,去發現美,欣賞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是美,姹紫嫣紅、草長鶯飛也是美;荷敗菊謝就會大殺風景嗎?為什麼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殘荷聽雨聲”、“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優美意境呢?

人生並不總是歡歌,那些雲起雲落、潮漲潮退會輕易控製我們無法選擇、無法通融的人生。人生也同樣不盡是愁雲,歡樂時,年輕浮躁的我們也很容易變成任性狂奔的野馬,唯有心持豁達,處世無奇,不論花開花謝,月圓月缺,人生自能擁有燃燒的美麗!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擁有了豁達的態度與胸懷,就擁有了透視人生的眼睛;擁有了豁達,就擁有了奮進的力量;擁有了豁達,就擁有了希望的渡船,就擁有了在艱難中敢於拚搏的精神。

抱著一份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守著一顆淡泊寧靜之心,你就會發現生活是多麼美好!

豁達心胸可以這樣曆練

豁達心理是一種超脫,是一種寬容,是一種開朗,是自我精神的解放。常看到很多資料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常聽到周圍的人抱怨人際關係,作為青少年朋友,更要懂得做人首先要心胸豁達!

好比大學,一直在說是個張揚個性的地方,可實際上這談不上個性!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平時做事難免任性,以致到了大學,大家都來任性,矛盾衝突自然難免,且在這種衝突中肯定難以任由自己的性格去處事,進而產生迷茫、憂傷!

其實在此過程中應該學會轉變自己,不斷思考完善自身的性格,曆練出豁達的胸懷!一個人要追求事業的成功,首先自己要有過人的才能和膽識,其次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懷!拋開事業不說,單就生活方麵,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麵對各種不順心的事情,尤其是人際關係方麵,能從好的方麵考慮或者站在對方角度考慮一下,心胸豁達不去計較,可以讓你更好地體會生活的美好,並且有時吃一點小虧往往可以讓你贏得更多!

心胸豁達,平和地麵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能夠達到這種境界應該是很不錯了;如能在此基礎上更加進一步達到“與天地人奮鬥皆其樂無窮”的境界,那麼相信你肯定會有一番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