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曾將李璟和李煜的詞作收錄在《南唐二主詞》中,其中收錄李煜詞三十三首。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又輯補了十餘首。但無論是原本或是補本,都雜有他人之作。這些曆史遺留問題很難解決。目前,被學術界確認的李煜詞不過三十七首左右,這裏隻介紹部分沒有爭議的作品。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1】。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2】。
雁來音信無憑【3】,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4】。
【1】愁,又作“柔”。
【2】還,讀“huán”。
【3】此句使用了典故,在《漢書·蘇武傳》中有雲:“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說有係帛書。”傳說漢朝大將蘇武在一次出使匈奴的行程中被扣留,匈奴一直希望能勸降蘇武,令其歸順匈奴,因為此前已經有過勸降李陵(李廣之孫,司馬遷之友)的先例。但蘇武卻對漢朝忠心耿耿,不管匈奴如何威逼利誘,他都不為所動,一直拒絕投降。獨自一人在大漠牧羊長達十九年之久。為了讓漢朝了解自己在匈奴的遭遇,他將自己的經曆寫成書信綁在大雁的身上,再將大雁放飛,渴望漢朝人能看到書信,將他救出。後來,漢朝皇帝終於得到了蘇武的書信,被他的忠心所感動,並設法將他救出。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大雁比喻成信使。南宋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一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裏的“雁”也是書信的意思。
【4】恰,又作“卻”。以上兩句,用春草漫無邊際地滋生比喻惜春的情懷有增無減。
這首詞是李煜的惜春之作。古人常常將惜春和悲秋的主題融入到詩詞的創作當中,李煜的作品中多是惜春和悲秋的名篇。“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一句,意在說明時光荏苒,春天已過去一半,抬眼望去,眼前的景致絕美無比,卻隻能令詞人肝腸寸斷。接下來“砌下落梅如雪亂”一句,寫詞人站在花前癡癡悵望,隻見落梅無數,如白雪散地一樣紛亂,“拂了一身還滿”形容落梅紛亂的程度。時光就這樣匆匆逝去。詞人通過以上兩句描述,表達了自己惜春的情感,時光流逝,風華不再,自己無力留住美麗的春景,階下的落梅無數,預示著春天將去。
“雁來音信無憑”借用蘇武被困匈奴的典故來暗示自己被困開封,“路遙歸夢難成”一句預示著自己渴望回到故都金陵,但路途遙遠,阻礙重重,自己的這個心願無法達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中的“更行更遠還生”與前文中的“拂了一身還滿”相呼應,更加深了離恨的程度。全詞借“階下的落梅”和“天涯的春草”表達了詞人漫無邊際的愁思,並將這種情緒宣泄得淋漓盡致。大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勢。本詞感情深摯動人,景語和情語相融,語言一波三折,繞梁不去。從內容來推斷,此詞應是作者被俘後寫的作品。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1】。車如流水馬如龍【2】,花月正春風。
【1】苑,古代帝王遊玩或打獵的園林,一般都種植很多花草樹木,飼養很多獵物以供皇帝玩樂之用。
【2】車如流水馬如龍,見《後漢書·皇後紀》:“車如流水,馬如遊龍。”意思是車馬絡繹不絕,這裏用來描繪夢境中的盛況。
這首詞寫了李煜追憶帝王生活,無法重溫舊夢的悲苦。從全篇看,篇幅短小,寥寥數語,卻極盡人事之悲,想當年作者遊樂在上苑之中,車水馬龍,歡快無比,如沐春風,酣暢淋漓,而今這一切卻隻能在夢中出現,豈不讓人悲痛?此詞不是直抒作者對現狀的不滿,而是以樂景寫哀,更襯托出了作者高超的技藝。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1】。故園夢重歸,覺來雙淚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