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自知者明1(1 / 3)

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難知心”。人心難測。知人難,為人知更難。而要知己,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說。

然而,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又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於不認識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這個社會中的情況,而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打擊,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日在唉聲歎氣、無所事事中把時光輕易地放走。

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的要求。

對於有些人來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隻有自己不知道。由於難得有一個真實的參照係來評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能夠很自信地幹傻事。

請你先好好地認識自己吧!你也許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單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著自己的專長,能知人善任、排難解憂,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也許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卻是能手;也許你連一張椅子都畫不好,但你卻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也許……所以做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如果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時時給自己添一點遠見、一點清醒、一點對現實更為透徹的體察與認知。藉這份認知,可以少幹很多日後追悔莫及的事情。經常把“自己”放在嘴裏嚼一嚼,並不比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多費力氣。

古人早就說過“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隻有在你認識了自己之後,你才能自信起來,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鬥力的強者。

認識你自己,充實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哀歎: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點。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要探討認識自己的問題。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亨利·沃德·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麼,而是自我信念。”舉例來說,你的同事正在熱烈討論著什麼,但你卻插不上嘴,你不喜歡看到自己正在這麼做或處於這樣的狀態。這也許就是“拘束的”“害羞的”“難以交流的”這些詞語所激發出來的。你可以回想一次過去的不好的經曆,也可以去想象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一個事情,如同上麵一樣,把它感覺得越真實越好。

通過上述的兩個步驟,你已經體驗到自己的兩個不同的形象——正麵的和負麵的,分別反映出某一個特定的自我信念。把這兩種形象加以比較,你會開始看到一些差異。這並不是指這兩個情景在內容方麵的差異(如講故事、唱兒歌和難與同事交流兩個事情上的差異),而是視覺、聽覺和感覺等方麵的差異。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感覺,了解你的自我形象。在重新審視之後,你就可以運用那些令人產生力量的詞語,創造你希望擁有的信念,改變那些不再有用的信念,進而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

看清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從前有一個財主,十分貪財。一天,他遇見一個道士,道士拿一根草送給他,並且說:“這是隱身草,手持此草,別人就看不見你。”

次日,財主舉著草到了集市上,走進一家店鋪,拿起店主的箱子就走。店主追上來抓住他就打。那財主舉著草,邊躲邊叫:“任你怎麼打,就是看不見我!”

這叫財迷心竅。

一個心竅不通的人,怎麼會看清自己?所有迷路的羔羊,皆因為心性已失。你想擁有光明的前途,就該時時打開心窗讓自己看清自己的靈魂,時時告誡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在少年勞教所裏有這麼一個現象:凡堅持寫日記的少年犯,往往改造得特別好。寫日記是一種自我檢測內心的過程,因為看清了自己,而知善惡,也明方向。

很多人在犯錯誤的時候,就是因為擋不住外界的刺激或誘惑,而失去自我與良知,一個人睡覺時,會打鼾,可他醒著時,就不會如此“出醜”了。

日本有人不惜花大錢,要求私人偵探調查自己。這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因為一個人對自己往往不是太了解。

看清了自己,才知如何取長補短,才知什麼位置適合自己,才有新的努力方向,才知哪裏是自己的誤區,才知什麼時候該小心謹慎……成就自己不是世俗的成功,它是一種永不停息的人生事業。它永遠的主題就是完善你自己。

成就自己意味著發現自我,孤獨但不是寂寞地與自己交流,傾聽自己內心的呼聲。即從內心中微妙的、纖弱的、易被忽略的低語中探尋自己喜歡什麼,厭惡什麼;需要什麼,不要什麼;相信什麼,憂慮什麼;什麼讓你快樂,什麼使你難過;如何看待事物,如何理解世界——是積極還是冷漠,是熱情還是冷淡。

成就自己需要一種對目標與希望急切的關注與憂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你行動的時候,你必須清楚,你在為什麼付出,你需要從努力中發現什麼。

發現自我為成就自己提供了可能,而誠以待己便是它們之間永恒的橋梁。誠以待己意味著按自己的願望真誠地活著。敢於自我暴露,卸下人格麵具,將自己呈現,讓別人理解,也增加對自我的理解。

誠以待己意味著敢於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不人雲亦雲,不循規蹈矩,不讓外部世界將你異化。因為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超越環境,是按自己內在的東西去行事,而不是以它是否順應外界與社會來衡量的。

誠以待己意味著充分地、生動地、全神貫注地去體驗生活,誠懇地、和諧地成為真實的、內涵的、深刻的自己。不必為內心深處的衝動與渴望驚慌,盡可能滿足自己真正的內心的渴求。也不必為內心的自私過分憂慮,因為你將發現,在你的真實的自我中,也存在同情、仁慈與愛!你,就是這世界最偉大的奇跡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部分人在麵對激烈的競爭時,常會顯示出措手不及的驚恐狀,在他們的心裏總是有著這樣的想法:“我能行嗎?”“我比他有實力嗎?”等等。他們在麵對對手時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弱者,隨時都有可能被迫退出這場角逐。

實際上,生命與生活,一個是有限,一個是無限。每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從他出生的那一刻,直到他死亡的那個瞬間,生活都不曾離開過他的左右。他們從始至終都在與生活進行著抗爭,有的人會將奮鬥進行到底,而有的人會對它妥協,還有的人就在奮鬥與妥協的邊緣徘徊。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我們就能發現,很多獲得成功的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刻苦和努力而改變了自己。他們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特長,最終走向了成功。

正如梭羅曾經說過:“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類進步的障礙,有識之士更願過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粗陋的生活。”

在一個小城裏,有一個叫王麗的姑娘,她從小就身患麻痹症。這種病症會使人的身體失去平衡,手與腳會不聽使喚,顯得十分怪異。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正常的生存條件,更不要說什麼前途與幸福了。但她硬是靠頑強的意誌和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筆,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報告會上,一個學生對她這樣提問:“王博士,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在場的人都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王麗博士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一、我很溫和;二、我的皮膚很白、很美;三、父母是那麼愛我;四、我有特長,我會畫畫;五、我有一隻可愛的小狗。”最後,她寫道:“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因此,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隻要我們具備了這種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那麼我們就能激發自己的能量,在失敗中奮起。

在震驚中外的“5·12”特大地震過去196個小時之後,王奶奶獲救了。在救護車上老人堅持要訴說出這與世隔絕的8個日夜裏她心中的恐懼、絕望和憧憬。

原來,王奶奶是成都市新都區新民鎮人,是個居士婆婆,4月30日她來到了銀廠溝燒香拜佛。12號那天,她燒完香從廟裏出來時,和尚給了她一瓶礦泉水。結果出來沒有多久,地震就發生了。幸運的是,卡住王奶奶的那兩根沒有倒下的柱子給了她一片生存的空間。

在這期間,王奶奶手中的礦泉水和天上降下的雨水成了王奶奶的生命之水。最後礦泉水喝完了,雨水也沒了,她就拿礦泉水瓶子接自己的尿液以延續生命。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這漫無邊際的黑暗中,和她同困在一起的兩隻狗成了她最忠實的伴侶:它們用舌頭舔淨了她臉上和腿上的血跡,用爪子輕輕地觸摸老人的身體,用身體摩擦著老人,在寒冷的夜裏給她溫暖。在接近最後的艱難時刻,王奶奶仍舊沒有放棄生存的信念,她想象著:“我和紅十字會簽訂了捐獻角膜的協議,如果我死了,角膜怎麼捐獻出去呢?”然後,她又在心裏思考著解決的辦法。繼而她又想到:“我的兩個小孫兒現在在幹什麼呢?”於是,老人又會在開心中想象著兩個孫子圍在自己的膝下,聽她講故事的情景……受困196個小時,王奶奶在沒有同伴、沒有交流的情況下依然好好地活著,她用她的頑強和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這些都告訴我們,隻有在困難麵前知難而進,才能有所成功,才能在關鍵時刻爆發出無可比擬的巨大力量來克服困難,成就心中的夢想。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是自找的。心理學家說過,幸福的感覺其實隻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有亮光;很多人感覺不幸,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態所致,命運對待他們並不比對他人苛刻。

沒有人能預言你的命運

平庸的人總是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因為成功者總是給他們強有力的刺激。他們總是希望成功者能夠功敗垂成,淪為和他們一樣的平庸。

但是真正的成功者恰恰都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寵辱不驚,鎮定、沉著。他們的人生之所以精彩,就在於他們不輕易地受到與事業無關的事情的幹擾,認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寸鋼索,沒有人能夠讓他們輕易失足。

一位舉世聞名的走鋼索高手,正準備麵對自己人生當中一次最重要的挑戰——在鋼索上橫渡尼亞加拉大瀑布。

這位走鋼索專家,不知道能否順利地完成這一次的表演,成天忐忑不安,情緒上煩躁異常,給自己造成極大的困擾。經過熱心朋友的建議,他找到了一位極負盛名的預言家,請預言家為他預測這一次是否得以順利走完全程。

預言家一開口,就帶來最可怕的預測。預言家建議取消這一次的表演,他告訴走鋼索專家,他命中注定將會在這一次的表演當中,從鋼索上跌落,死於非命。

走鋼索專家聽了預言家所說的話,全身如墜冰窖。但這次表演的通知,早已發遍全世界,已無法取消。

表演的日期終於來到,走鋼索專家在眾人的期待中,出現在鋼索上,他手持平衡杆,一步一步地走上鋼索。預言家所說的那些話,早已隨著媒體的報導傳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人們,都在等候走鋼索專家的失足跌落。

果然,在走鋼索專家進行到三分之一的距離時,他腳下一個不穩,從鋼索上滑了下來,但隻見走鋼索專家很快地一個回身,雙手抓住鋼索,盡管平衡杆掉落在湍急的瀑布中。但走鋼索專家還是憑著他熟練的技巧,走完全程。

群眾爆出了最熱烈的喝彩聲,隻有在一旁的預言家愁眉深鎖,不知自己以後該如何去混口飯來吃。

命運握在自己手中,走鋼索專家以他的行動,驗證了這句話。生活中有很多人,過於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說法,久而久之,按著別人的模式生活,這是多大的悲哀啊!

每個人都是一座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