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際關係的法寶,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做人要講誠信,不能隻在外表上用功夫,說話表情雖好,而你的內心不誠,至多成為“巧言令色”罷了。唯有內心的真誠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誠信是道路,它會使你的腳步延伸,人生之路越走越寬廣;誠信是財富的種子,隻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失信於人,代價太大
處世為人之道,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你的言行舉止,時刻不可放棄了這個根本。與人交往時,隻要有這個根本存在,隻要別人還信任你,其他方麵的缺陷或許還有彌補的機會,若失去了這個根本,別人不相信你了,別人就不願再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
有個大富翁,渡河的時候翻了船,大喊救命。一個船夫聽到喊聲,劃著小船去救他。船還沒到,大富翁說道:“快來救我!上了岸我給你一百兩金子,我有的是錢。”船夫把他拉上船,送他上岸,富翁隻給了那船夫十兩金子。船夫說:“方才你說給我一百兩金子,如今才給十兩,怎麼能這樣!”
大富翁聽了斥責道:“你不過是個船夫!一天才能掙多少錢,現在一下子就賺了十兩金子,你還不滿足?再囉嗦,連這十兩都沒有!”船夫沉默不語,搖搖頭走了。
不料,過了一個月,大富翁乘船順江而下,船撞在礁石上翻了,他又落水了。剛好船夫在岸邊釣魚,聽到大富翁喊救命,他動也不動。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救他?”船夫回答說:“這就是那個沒有信用的人。聽了船夫的話,沒有一個人去救,最後大富翁淹死了。
正如電腦缺少了硬件和軟件無法正常工作一樣,一個人在為人上喪失了誠實和信譽,也難以取得成功。富翁失信於人終於付出了大代價。
失信於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為人的起碼品質,意味著在別人眼中你失掉了為人的信譽。這個損失多麼慘重,你當然會掂量得清清楚楚。
有位知名的學者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名赴德留學生在畢業時成績優秀,他決定留在德國找工作。拜訪許多大公司後,他都被友好地拒之門外。留學生最後隻得去一家小公司求職,但也照樣被禮貌地拒絕了。
這下,留學生不幹了,他大聲說:“你們這是種族歧視,我要控告你們……”對方還未等他把話說完,便對他說:“請您小聲點,我們去別的房間談談好嗎?”兩個人走進隔壁一間空房,小公司人事經理遞上一杯水之後,從留學生的檔案袋裏拿出一張紙。這是一份記錄,上麵記錄著留學生乘坐公共汽車時曾經3次逃票。留學生看後十分驚訝,也十分憤怒,心裏不禁嘀咕,“就為了這點小事而不肯聘用我,德國人也太小題大做了”。
說到這裏,知名學者列舉了一組數據,稱德國人抽查逃票被查到的概率通常是萬分之三,即你逃票一萬次,隻有3次可能被發現。那位留學生居然被查出3次逃票,一向以信譽著稱的德國人對此自然不會等閑視之。
《沒有信譽就沒有一切》的文章中說:“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個有力量的社會,不但要考慮每一個人,而且還要為他們建立必要的檔案。這個必要的檔案並不是黑檔案,而是能夠向有關方麵證實你的可信度的。這樣,銀行才可以借錢給你,商人才敢與你做生意,別人才能與你合作,公司才好聘用你,當然你也可以分期付款購房購物……隻要有證據表明你是一個信譽良好的人,信譽就是你的通行證,你就可以受人尊敬地通行於這個文明社會。如果你不講信譽呢?隻要你敢欠錢不還,或者你敢乘車逃票、撕毀合同、偷稅漏稅、化公為私、說謊欺騙人,總之,隻要你敢有一次不講信譽,你就會上了沒有信譽者的黑名單,你就會失去許多許多的機會。銀行當然不可能借錢給你,再沒有人願意跟你合作,鄰居都要躲著你,哪家公司都不願雇用你,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跟你做朋友,你在這個文明社會就難以立足。”
“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現代社會是信譽社會,對於個人來說,信譽代表著形象,代表著人格。要想在形象和人格上獲得依賴和尊重,就需要樹立個人的可信度。從這一點上說,就不難發現為什麼德國人會將逃票這樣的小事看得比天還大,就是因為他們相信,一個人在幾毛錢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誰還能指望他在別的事情上值得信賴?
如果你損失了一些錢,你還可以再掙;如果你失去了一些朋友,你還可以去新交;如果你失去了信譽,那一切都失去了。
人無信用,不能立足
古語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的是一個人說過的話就要算數,也就是要誠信做人。如果,一個人在說話做事的時候不講信用,以後就很少有人在信任他了,在這個社會裏也就會沒有立足之地。
“季劄掛劍”的故事很有名,就是講做人要守信的。季劄是春秋時吳國有名的公子,德才兼備,譽滿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別國,路過徐國,與徐國國君會晤,席間,徐君看到季劄腰間的寶劍,欣賞不已。季劄考慮到自己還要出使別的國家,而佩劍是使者的必備之物,不能送人,當時就沒有表態。
等他完成出使任務回國時,又經過徐國,他想把那把寶劍送給徐君,可是徐君卻已經去世了。季劄十分惋惜,他來到徐君的墓前,把寶劍掛在墓前的樹上,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約定。
漢朝年間,有一個叫陳實的人。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好評。後來,陳實返回了故裏,當地的官員、鄉鄰村民們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次,他與一個友人會麵,酒足飯飽之後,兩人決定一同遠遊,他們約定,次日午時在陳實家門前的大槐樹下再次見麵。兩位友人為了表達各自的誠信,他們還在槐樹前立了個高高的樹幹。如此之後,兩人才揖手辭別。
次日,陳實提前來到了樹幹前,等了一段時間,眼看著樹幹底端的黑影漸漸東斜,午時已過。這時,陳實猜想友人是另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是已經提前出發了,於是就上路了。
然而,就在陳實走了之後,他的朋友到了,左看右看,卻不見陳實的影子,當即就氣不打一處來,非要到他家去看個究竟問個明白,一到陳實的家門口,正看見陳實的長子在家門口玩耍。於是他便指桑罵槐,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約好一塊出門的,卻又不等人。”
當時,陳實的長子剛剛年滿七歲,名陳紀,字符方,是一個人見人愛、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親的友人數落完後,小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午時,午時不來,就是無信;對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
那友人當即羞愧萬分,想下車解釋,而小陳紀頭也不回就進屋去了。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有這樣這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帶上7個包囊:金錢,快樂,地位,美貌,榮譽和誠信做船去旅行,途中,遇上了暴雨,船夫要他丟下一個包囊,減輕重量後才可之渡難關,他想了想:拋金錢?不,沒什麼別沒錢;榮譽?不,身前身後名、……最後,他拋棄了“誠信”,可他翻船了。所以,沒了誠信,金錢是沒有的,地位是虛假的,美貌是沒用的,快樂是短暫的,榮譽是空空的。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國王召集全國的孩子種花,國王分發種子給每一個孩子,一個月後,看誰種的花最美,再億裏挑一地選他作為王子。消息傳到了全國孩子的耳朵裏,全國孩子的手裏都捧著一粒國王分發的種子回家了。
有一個孩子,每天都用心培育著種子,可還不發芽,一個月過去了,他手裏捧著一個空空如也的花盆去見國王,而其他的呢,奇花異草,爭芳鬥豔,可他恰恰被選中了,原來國王分發的每粒種子都是熟的,不可能開花。
做人要講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需要你時刻去維護。如果,你的誠信出現了問題,那麼在這個社會上真的就很難生存下去了。
出爾反爾,道路難行
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的人最容易失信於人,古往今來很多例子都證明了出爾反爾的人沒有好下場。
三國時的呂布勇冠天下,但品性極差,出爾反爾,反複無常,最終難成大事,命殞白門樓。呂布之勇冠絕天下,如此之勇士卻在亂世不能安身立業,為什麼?蓋因其個性多變、反複無常,最終一事無成,反而丟了性命。
呂布本荊州刺史丁原義子,後卻投降了董卓,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