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個性張揚,率意而為,不會委曲求全,結果往往是處處碰壁。而涉世漸深後,才知道了輕重,分清了主次,學會了內斂。
其實,歲月帶給我們的絕不應止於表麵的成長,而應是底蘊的增加,張揚不應該是浮華的較勁、物欲的比拚,而應該是低調的深沉、儒雅、寬容和解人!
如果你是個成功人士,何必張揚到市井街巷,人多眾廣,盡可以偷偷的竊喜,低調的陶醉。如果你優秀,何必像乳臭未幹的孩子,唯恐世人不知道,急於張揚自己的得意呢?
過於張揚,烈日會使草木枯萎;過於張揚,江水會決堤。過於張揚,會使我們變得瘋狂,偏離生活的軌道。過於張揚就成了張狂。張狂是幼稚的表現,它可能會讓你跌入萬丈深淵。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麵對著劉邦別有用意的提問,韓信低頭看著棋局,漫不經心地回答。在關鍵時刻,他不懂得低調,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這句話更加堅定了劉邦要滅掉他的決心。張狂使他將自己推向死亡。
我們要懂得學會低調。低調是寒冷時送來的一衣溫暖,是酷熱時送來的一陣涼意,是口渴時的一壺清涼,是下雨時的一傘叮嚀。
低調的人生態度比高調更為難得;低調的氣質,比高調的姿態更富有魅力;低調的方法,比赤裸的炒作更容易實現你的目標!達·芬奇說得好:“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禾稈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們的母親。”對於所有的人來說,心可以激昂,但是行為卻應該低調,這就是之所以要低調的道理。低調並不是無奈之舉!
按照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話:人的需要是從外部得到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人們是在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後,才會完成人類最高級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滿足是呈階梯狀的,首先必須滿足了基本的需求,然後才能夠談得上高級的需求。而“自我實現”則是最高的心理需求,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它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它關注自己內心的體驗,它是在實現一種內在的精神要求。馬斯洛說:“有了自我實現需要的人,就會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內在的完美。”選擇低調生活的人們就是如此,他們都是在外在需求滿足後,最終回歸內心,最後他們選擇了低調。
張揚未必長久,低調未必短暫。對於做人來說,還是低調些好。不顯眼的花草少遭摧折,隻有低調,才能心無旁騖,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才能成就未來!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生在世,要留下點痕跡,留下個好名聲。終歸要靠幹出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故而,選擇低調做人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