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社交網絡》中,馬克被刻畫成一個背叛朋友、偏執自負的野心家。不過現實生活中,馬克要親切隨和得多。在新浪總部,當一大堆員工圍上來索要簽名時,他都來者不拒,欣然答應。曹國偉以及新浪副總裁、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一同接待了馬克,並帶其參觀了新浪。馬克還稱讚說:“新浪微博比美國Twitter更好用。”
陳春負責陪同普莉希拉·陳。當馬克·馬克參觀新浪時,普莉希拉·陳坐在會議室裏,拿著一本英文雜誌安靜地等候。陳春不久後在微博上發布感觸:普莉希拉·陳瘦了,成了美女。離開時,陳春送給普莉希拉一些帶新浪LOGO的小禮物,普莉希拉·陳一邊翻看一邊開心地表示感謝,像個小女孩。
造訪新浪總部後,12月23日,馬克前往杭州,訪問阿裏巴巴。一位博友通過新浪微博留言:“北京沒能等來第一場雪,卻等來了一陣風,馬克旋風。”
此前,《時代》周刊在年度人物的相關報道中表示,“馬克會在假期造訪中國,他女朋友在中國還有家人”。他的女朋友普莉希拉·陳是華裔美國人。馬克也曾在Facebook頁麵上詢問到中國應遊覽哪些城市以及相關的旅遊攻略。
馬克的造訪使得Facebook入華一事再度被提及。《時代》周刊在上述文章中還稱:“我們不禁會猜想,他是否會在中國期間做一些秘密的市場研究。中國擁有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而馬克的Facebook卻尚未涉足這一市場。”盡管Facebook新聞發言人一再表示,馬克此行純屬私人事務。中外媒體普遍認為:“這真是一次最不像度假的度假。”“看看馬克這幾天去的地方,分別意味著什麼?”一位觀察者在網上評論道:“中文搜索、移動互聯網、web2.0、電子購物,馬克的雄心夠大的。”
2011年新年開始,Facebook首站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一個辦事處,負責香港、台灣以及內地的廣告業務。這一係列動作顯露出Facebook對進軍中國市場的極大興趣。那麼它能否適應中國的“土壤”?將給中國互聯網行業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又將給中國商界帶來怎樣的變革機會?
馬克說,多年來Facebook並沒有國際化發展的戰略計劃,每個月該網站隻是在一個個看似隨意的國家起飛,並沒有明顯的模式和規範。但仍然有一些國家,Facebook是要靠奪取,或者是非同尋常的方式去贏得: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
2012年3月,馬克攜當時是其女友的普莉希拉·陳來中國度假,並在上海停留。馬克來上海時,蘋果CEO庫克,思科CEO錢伯斯都在中國。有小道消息傳稱馬克和庫克同機來華。事實證明確有此事。馬克及普莉希拉·陳在央視紀錄片《中國警察》中第四集第31秒左右出境,總共時間不足1秒。馬克麵對鏡頭喜笑顏開,網友大呼喜感。有網友感歎網絡力量強大,“這些人眼睛都是怎麼長的!太強了,也就一秒不到的鏡頭竟然就被網友找到了。”也有網友封馬克為“史上最大牌路人甲”。而馬克在Facebook上回應稱,記得在上海的時候邊上有警察走過,還不明白當時他們拿著錄像機幹什麼呢。
如果Facebook能夠進入中國,它一定會帶來巨大改變,至少能夠打破中國本土社交網站的商業格局。雖然它不一定能像在美國那樣強勢,但是,馬克這個年輕的理想主義者,會在多大程度上向中國的商業環境和傳統作出妥協?一個時刻變化的中國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對Facebook的開放、透明、社群等精神作出讓步?中國這個重大市場,Facebook將如何麵對,大家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