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年)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稱他為“樂聖”。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萊茵河畔非常美麗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指揮,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女傭。貝多芬自幼就顯示出非凡的音樂天賦,父親為了想把他培養成像莫紮特一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的時候,貝多芬就已經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嚐試作曲。
1787年,貝多芬到維也納去請教莫紮特,而莫紮特聽過他的音樂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會震驚全世界。
如莫紮特所預言的一樣,貝多芬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體現了他堅強的意誌和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具有濃烈的英雄主義情感,激奮人心。他的作品既壯麗宏偉又極樸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容易被聽眾接受和理解。
貝多芬的創作道路是非常艱難坎坷的。他從1796年起聽力便開始下降,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後來,他的耳朵完全聾了,隻能靠筆和別人交流。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雖然當時沒有一個親人陪伴在他身邊,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有許多人來為這位音樂大師哀悼,約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靈柩,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年)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誌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隻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