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火車站的記者(1 / 2)

中午時分,三人來到了長壽湖邊的這家小酒館。地方不大,但環境雅致,兩套微微掉漆的紅木桌椅透露出一種古樸自然的氣息。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潮汐輕輕拍打岸邊的聲音讓人心情寧靜。

蕭容魚對陳漢升的選擇感到好奇,不明白他為何要繞這麼遠的路,但現在她覺得這裏確實有一番風味,隻是對飯菜的味道還抱有一絲疑慮。

“小陳,你怎麼知道這裏有家餐館?”王梓博問道,他對這裏的環境感到滿意,隻是對老板的冷淡態度有些不解。

“好奇怪的店。”王梓博又嘀咕了一句。

蕭容魚和王梓博對這種風格感到新奇,而陳漢升卻知道,十幾年後這裏將成為長壽湖邊上有名的私廚飯莊,一晚上隻招待一桌客人,至少需要提前兩個月預約。

陳漢升沒有多解釋,他起身走向後麵的廚房,遞給正在烹飪的中年老板一支紅金陵。老板抬頭看了一眼陳漢升,默不作聲地接過煙,但沒有抽,隻是放在了架子上。

老板是吳中人,吳中菜以清鮮平和、形質均美著稱。桂花糖藕、紅菱雞頭米、鬆鼠桂魚和雞汁幹絲湯一一端上,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欲滴。

王梓博和蕭容魚早已饑腸轆轆,立刻開始大快朵頤。陳漢升和店老板則在門口抽煙,兩人幾乎沒有交談,店老板話少,又以為陳漢升隻是大學生,沒有太多談興。

陳漢升也不以為意,默默地抽完煙回到飯桌,卻發現三盤菜已經所剩無幾,鬆鼠桂魚隻剩下魚刺。

王梓博差點要把飯碗都吞下去,蕭容魚雖然吃相稍好,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兩人的眼神都透露出對這美食的極大滿足。

“至於嗎。”陳漢升心裏嘀咕,趕緊打飯填飽肚子。很快,桌上的三菜一湯被一掃而空,瓷碗都能當鏡子照了。

飯菜雖好吃,但價格也不菲,一共156元。王梓博暗暗咂舌,沒想到這麼貴。他想還價,但被陳漢升攔住。這家店從來都是實賬,以後這點菜都要上千塊錢,而且有些格調是沒辦法用金錢衡量的。

王梓博和蕭容魚都沒有提出AA製,2002年這種社交習慣還比較少見,他們都準備下次請客時補回來。對於陳漢升來說,不補也沒關係,他把行李寄存在這家飯店裏,帶著王梓博和蕭容魚逛了一下長壽湖公園。

長壽湖不大,但王梓博走了一會兒就嫌累。“這裏離火車站和汽車站那麼近,我們下次回家前玩一下就好了。”王梓博建議道。

“不要多逼逼,這是你人生第一次逛長壽湖,說不定也是最後一次了。”陳漢升肯定地說道。因為他自己就有體會,建鄴讀書四年,工作十來年,他幾乎去過所有的景點,唯獨長壽湖沒有完整地玩過。

蕭容魚卻覺得不錯,長壽湖是內陸小湖,四周都是高樓大廈,還有兩個流量龐大的車站,在這樣的地方有一泓清澈的水灣,堤岸邊上楊柳飄飄,不時地還冒出些鮮豔的荷花,這種綠中透紅的景致處處彰顯著六朝古都的人文氣息。

不過這種遐想很快就被現實擊碎,下午三點左右,陳漢升他們準備去學校報道,路過建鄴火車站的時候幾個人糾纏上來。